如今四海升平,内外皆安,正是难得的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的富贵了,难免就多了攀比之心,所以京中百姓对于娶亲嫁女自然就十分重视,虽然不是家家都十里红妆,但朝廷对于嫁妆规格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导致京中嫁女的嫁妆越来越丰厚,排场也越来越大了。
这几天唐氏就忙着指挥着得力的丫鬟把嫁妆中的小件装箱,诸如首饰、摆件、珠宝等按照材质一一分类装好,几个丫鬟忙得汗流浃背,只因为光是首饰就装了好几十盒,唐氏就林珏一个女儿,那真是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留给林珏,在加上亲戚好友们送的添箱礼,林珏的嫁妆相当的丰厚,虽然不能和公主和诸位王府的郡主们相比,但和京中其他贵女的嫁妆相比也属于上游了,绝对不会失了面子。
林二老爷还帮林珏准备了两个小庄,虽然占地不大,但都是耕作多年的田地又靠近水源,土地肥沃,每年出息十分可观,除了小庄还有四家店铺,店里掌柜伙计都是老人,对经营也很擅长,只看着庄子和店铺就够林珏安安逸逸的生活了。
虽然闺女是嫁到薛家,但林珏完全可以靠嫁妆生活得十分舒适,这钱财上面底气足,自然就挺得直腰。
林二老爷也告了假,女儿出嫁他自然要在家里接待来往的宾客,林家和各个府中多有来往,亲戚也多,林二老爷颇有些分身乏术。
林二老爷和唐氏都十分忙碌,林珏也带着丫鬟们把这段时间做好的各类针线整理好,自从婚期定下来之后林珏就做了许多针线活,作为新嫁娘林珏要给薛家的长辈送上亲手做的鞋袜之物,彰显自身的贤惠。
擅长针线的丫头还做了许许多多的荷包,有葫芦形的,有梅花形的,宝瓶形的,颜色鲜艳花样繁多,青雁和紫鹦在里面装了不同分量的银裸子、金裸子,这些荷包都是要带到薛家打赏用的。
青雁一边装一边念念有词,紫鹦听她念得有趣,笑道,“青雁姐,你嘀嘀咕咕什么呢?”
青雁被她一打断,瞪了紫鹦一眼,“别打岔,我正算着呢。”
虽然这些荷包看着都差不多,但却是给不同的人打赏用的,打赏也有技巧,怎么给,给多少,她们做下人的自然不能事事都去问小姐,况且那天人多手杂,现在不预备好,薛家那边又是人生地不熟的闹了笑话就不好了,他们丢脸倒是不怕,就是怕丢了小姐的脸面,让别人小瞧了林家。
青雁和紫鹦作为陪嫁丫鬟会跟着林珏一起嫁入薛家,紫鹦还好,她是外面买来的只身一人无牵无挂,青雁却是爹娘兄弟都还在林家,虽然早就下定了决心姑娘在哪自己就在哪,但临到头了还是会舍不得家人,背地里抹了好几次眼泪。
林珏见青雁虽然嘴里不说,但肯定会思念家里人,放了她一天假去陪家人,只是青雁呆了半天就回来了,她这心里还是把自家小姐放在第一位的,生怕紫鹦伺候不好小姐。
林家因为林珏出嫁众人都忙碌非常,更何况娶亲的薛家,而且薛柏还是薛家嫡长孙,嫡长孙娶亲规矩更隆重着。
京中儿郎一般十八九岁就成亲了,而薛柏因为未婚妻年纪小等了好几年,薛母早就盼着把儿媳妇娶进门,也好洗刷掉儿子克妻的传言。
薛母这段时间恨不得多长出一张口出来,事情多如乱麻,虽然府中也有旧历可循,但她就是舍不得儿子受一丁点委屈,她势必要把儿子的婚事主持得风风光光,别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一番忙碌之下,好不容易才抽出时间来让丫鬟捶下酸疼的腿,丫鬟送了参茶上来,薛母接在手里喝了几口,身边一个仆妇上前来帮李氏捏腿,把小丫鬟挤到了一边。
她是薛母的陪房,姓张,别人都叫她张妈妈。
那张妈见薛母满意的眯了眼,一边捏一边和薛母说话,“夫人,这天气也大了,不如夫人下午你也歇个觉,这事情又多又杂哪里忙得完,你也别累坏了身体。”
“我何尝不想,眼看着日子近了,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哪里还歇得下午,还是等柏哥儿把媳妇娶进来再歇不迟。”
李氏指了指另外一条腿,让那张氏换这捏。
“少夫人再能干,也要您带上几年才能上手,夫人您还要再辛苦几年。”
见李氏嘴角带笑,那妇人不经意的道,“表小姐家去好多天了,要是有表小姐在夫人也能轻松些。”
口里的表小姐自然是常常住在薛家的王清媛,以前她常常跟着李氏学习家务,也曾经帮着她处理过家务。
“谁说不是,我前段时间也派了人去接她,只是那边说王老爷舍不得女儿要多留几天,我想着她毕竟还是王家人,也不能断了他们父女相处的情谊,等过几天再派人去接她。”
薛母也舍不得王清媛回去,若是有她在,不光能帮着自己处理家务,还能陪着说话解闷,她自己又没有亲生女儿,早就把王清媛当做亲女儿一般的疼了。
“奴婢那口子昨儿遇到了表小姐身边伺候的春墨,听说说是表小姐病了。”
张氏担忧的说道。
“清媛病了?”
薛母听了忙坐起来,清媛一向身体康泰。
“应该是没错,表小姐一向怕热,想是沾染了暑气,夫人您也别担心,听春墨说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
那妇人忙把自己丈夫说的话了。
快穿之女配只想搞事情快穿三千小世界做任务,作为炮灰女配,她只想搞事情...
附身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决心当一个最强硬的帝王。让皇太极受尽折磨,甚至被处决前还要在西伯利亚为大明服役。令士大夫远离他乡,在美洲大陆传播儒家理学。...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