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意外,水姑娘应会与他同行一段,再回临渊城。”
楚默离目光未移,看着的那行字变得有些花。
他轻轻眨了一下眼睛,眼前恢复正常。
不等时礼再说,抬手示意他下去。
时礼看他已经将话都听了进去,不敢再说,行礼告退。
房门关上,房间里安静下来。
楚默离继续翻看着手里的书。
他的旁边还摆着一摞与江槐城有关的书,郡志、地志、记载民俗风情的、与当地民俗有关的怪谈话本子等,应有尽有。
他看完手里的,又拿起另外一本。
看到半夜,那一摞书已经被他看了一半。
他瞥了眼漏刻,又挑了一本专门记载当地民俗的书。
那本书,已经有些年头了,纸张都已泛黑残缺,手上稍微用力一点,就可能让里面的书页裂开,也不知道时礼是从哪里搜罗出来的。
书上记载了很多大邺时期的一些民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老的民间小调。
这些记载,如今都已很难见到了。
楚默离翻了将近一半,居然看到了水乔幽那晚在冰湖上吹奏的那曲小调的曲谱。
楚默离看了一遍,现后半段有两句和他听过的不一样,却是与水乔幽‘记错’的好像是一样的。
楚默离环视房间一周,朝外喊道:“来人。”
正在外面纠结要不要劝他休息的时礼立即推门进来。
“殿下……”
时礼才开口,楚默离吩咐道:“取琴来。”
他这突然的吩咐,听得时礼一愣。
楚默离望了他一眼,他才回神,止了话语,快将琴取了过来。
楚默离按着书上所记曲谱,弹了两遍,确定自己没看错。
眼前书上所记曲谱,与水乔幽那时在冰湖所吹曲调一模一样。
楚默离重新翻看书封,终于在装订的线条里面,找到了刊印的年月。
他仔细一算,此书离现世已有九十来年。
楚默离又找出了几本他特意嘱咐时礼找来的记载江槐城民间小调的书,即将天明时,在一本十年前刊印的书中,再次看到了这小调。
这次书上记载的,与他在江槐城的军营中听到的是一样的。
再往下看,笔者做了注解。
这曲小调,原是大邺中期,就在江槐城中兴起的小调。
大邺末年,江槐城几次被叛军攻城,城中百姓死地死,逃地逃,城中损毁严重,许多事物逐渐也就断了传承。
五十年前,有一个爱好音律的音痴,前往江槐城收集这些小调,从当地人那里听到了这小调。
不过,他是听了好多人哼唱才补齐的这小调,其中有两句,有好几个说法,都是后人自己补的,原先到底是什么,大家争执不一。
这个人索性根据自己的看法,选了两句,记载了下来。
渐渐的,后人多半只记得他记载的这两句了。
楚默离对比着两本书,这才知道水乔幽吹的那两句其实并没有错。
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出年了。
翌日,袁煦已经开始收拾行囊,做着返回书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