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云“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者——谓此我执相应之末那,二乘无学,方得永断;菩萨八地以上,方得永伏,故阿罗汉无有。
前面都是讲到第二能变的有漏位,它的一个活动的相貌。
下面讲到有漏的思量是什么时候消灭呢?这当中讲到有三种的功德力现前的时候,这个自我意识就会消灭:
第一个、阿罗汉。
第二个、灭尽定。
第三个、出世道。
这个道就是智慧,我空法空的智慧现前的时候,这三种的功德力现前就能够去破坏恒审思量的自我意识了。
我们把蕅益大师的文消释一下:第一个我们解释阿罗汉,就是我执相应的末那识,在二乘的无学位方得永断,二乘无学当然是包括阿罗汉或者辟支佛,在大乘的果位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无功用行我行摧,那么八地菩萨的我空智慧现前的时候,就把这个自我意识破坏了。
这个当然讲的阿罗汉,这样子的一个消灭是永远的消灭了,就是恒审思量自我意识永远消灭。
阿罗汉的圣者它不管是变现果报或者造业,它的心完全跟清净的法界平等法界相应,它没有在这种众生的我相、人相的对立,没有这种观念。
第二个、讲到灭尽定无有,
那含圣者,登地菩萨,入灭尽定,亦暂伏灭,故云灭定无有。
阿那含圣者,三果以上的圣者,初地以上的菩萨入了灭尽定,它能够暂时的去伏灭恒审思量,三果以上的他有本事入灭尽定,它以灭尽定的力量,使令恒审思量暂时不活动。
声闻初果以上,菩萨登地以上,真无我解,及后得智,二无漏道,若现前时,亦暂伏灭,故云出世道无有也。
第三个声闻以上的初果,菩萨登地以上,真无我解当然指的是我空法空的智慧现前。
那么还有它所带动的这些后得智,这两种智慧现前的时候,也能够暂时的没有有漏的第七意识活动。
这个地方当然阿罗汉灭尽定这都不是我们能够成就的,蕅益大师他强调——出世道,这个是我们凡夫可以去修学的。
有关这一点我们看补充讲表第二十面。
唯识学重视强调对治第二能变,也就是说唯识学认为第八识是没有错了,第八识它是把业力也变成果报。
问题点当然就是第七意识,我们看:
附表十——伏断门
这个伏就是调伏,这个断就是真实的断除。
伏断门当中,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成唯识论》的注解,他对这段的“出世道无有”
这句话,我们把它分成三段来解释,先看行法,
(一)行法
讲到修行的方法,这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的总标:
所谓对治道生,断烦恼者。
非如世间军阵相杀,对垒抵敌之谓也!
直是以二空智,深观烦恼,本无自性。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说对治道,这个道,佛法就是讲到修行的法门叫道,因为我们可以经过道路,从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那么佛教的法门能够引导我们这念心的从一个苦恼的此岸,引导我们趋向安乐的彼岸,所以叫做道。
当然这个地方的道在六波罗蜜的法门当中,特别指的是——般若法门,这个地方的道。
当然一般我们讲道应该是包括六度,但是这个地方特别指般若。
从般若的断烦恼来说,不是说像世间的军队相杀,对垒抵敌之谓也,就是说,当然我们修行,刚开始我们初心的菩萨都是仰仗信心,我们希望能够像诸佛菩萨一样,成就种种的功德庄严,成就自利的功德,他力乃至于利他的功德,但是我们想要成就种种功德庄严,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我们内心当中有烦恼,烦恼障使令我们知道要布施要持戒要修忍辱,乃至于修禅定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有障碍,没法子动了,烦恼障碍住了,所以破除障碍在修学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
这个地方是说,破除烦恼的障碍,你不能够说像世间上打仗那么硬干,楚汉相争,两个军队站在东西两方,军鼓一击两个人就开始死拼了,不是这个意思。
烦恼你障碍我就给你拼了,不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你对付烦恼,你要
用般若的智慧,深观烦恼的本性——是毕竟空寂!
用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生命的陆景,却意外的回到了十八岁那年。那些色彩鲜明的记忆像刀刻般铭记在他的脑海里。老父郁郁而终,母亲思念成疾,追随而去。大哥折戟仕途,家破人亡。站在时光的这头,人生的征程可以重新...
一直有个军旅梦的陈煜来到了特种兵的世界,在这个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世界里,他是否能实现他前世未能实现的军旅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