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道:“我知道皇上最不喜欢那些大族左右朝政。
晋王哥哥南征大捷,很快要回都城。
晋王赞成科举选才,太子不太赞成,但我分析,皇上虽有顾虑,但还是默许了。
以你的才华,参加科举出仕很好呀。
为何非要与那些望族捆绑在一起呢?须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高连听了这话,觉得一向聪明的脑子不够用了。
杨七小姐这些话是真的还是杜撰的?就算是真的,两家政见也是不同的。
他祖父高昭在朝里位高权重,是尚书省左仆射。
高昭这人讲究嫡长继位,比较倾向太子杨斌。
如今太子与晋王在争储,帝后又皆向着晋王,尤其是皇后,更喜欢长相英俊,文武双全的晋王。
英王两兄弟似乎站在晋王一边,杨侍郎过世的嫡妻与晋王妃同出自兰陵萧氏。
杨依依道:“其实,我伯父出身弘农杨氏,我伯母出身清河崔氏。
我这二姐姐也算是清河崔氏的外孙女,可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高连也不敢把杨七当成小姑娘了,认真道:“我祖父这人最是注重嫡长,是站在太子一边的。”
杨依依一愣:“你祖父太糊涂了,怎么能把自己卷入夺嫡之争。
自己一个人身损事小,全家人被累却是不妙。
我父亲也是个糊涂的,只因为他之前的嫡妻是兰陵萧氏长房出来的,跟晋王妃是同族,他心里是倾向晋王的,还以为跟着能沾点光呢。
但我祖母与我大伯父可不糊涂,我们家还是宗室呢,他们都是观望,表面上看跟晋王走的近,暗地里是想做纯臣呢。”
杨依依叹口气,最怕这种政见不同的,比仇人还麻烦。
她微笑道:“我就是随口一说,二姐姐还不知道呢。
我二姐姐那般好的人,也不愁找人家。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有的是。
既然两家人政见不同,就算了。”
高连听这般粗俗的话,心里很不得劲。
但他是大人,没必要跟十来岁的小姑娘计较。
找个借口,向杨依依告辞。
高连满腹心思,骑了马怏怏不快地回到高相府。
高相今年六十一岁,年轻时外貌英俊,文武双全。
上马平过敌,下马当过政,为人正直,性格有些固执。
他有一妻一妾,共生养了六个儿子,四个女儿。
如今只有长子一家人跟他在都城。
其他儿子都在外地就任,女儿们也都出嫁了。
长子高秀,是太子詹事。
四十三岁,有三个女儿,都出嫁了。
次子高宏,是幽州刺史,有两子两女,长子就是高连。
高连在国子监读书,休沐时住在祖父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