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姑姑商量了一下,由大姑姑与二姑姑轮流来陪护,三姑姑每天要接送小孙女就不要来了。
第一个晚上,由大姑姑陪护。
夜幕刚刚降临,大姑父打来了电话,问大姑姑怎么还不回去。
大姑姑说,今晚得留下来陪护老太太。
大姑父在电话中唠里唠叨地埋怨了一通,挂了电话。
刚刚吃过晚饭,大姑姑的小儿子来了,说大姑姑已是快七十岁的人了,把自己照顾好就不错了,哪能在这里熬夜呢!
将大姑姑接了回去。
第二天的晚上,贾尚德又将二姑姑接回去了。
好在是奶奶虽已87岁的高龄,但身体一直很好,输了两天液,又恢复如初了。
郁风家除了那三块主田外,还有三块地势低洼的小面积的稻田,合起来差不多有半亩地。
由于地势低洼,这几处田地里的水一直多于高处的田地,成熟期要晚一些。
过于零碎,又因为土地潮湿,收割机下不去,这些小块的田地一直是人工收割。
在联合收割机兴起之前,村里的一些人家用起了土制的水稻脱穗机,省却了人工在石碾上脱穗的繁重劳动。
郁风家土地比较少,对于要不要花钱置办这玩意,一直在观望。
正准备置办一台时,联合收割机兴起了,就没有必要再去花这个钱了。
至于那零散的半亩地的稻田,档期不冲突的话,就借用一下人家的脱穗机。
人家在用的话,就半亩地,人工脱穗也不是什么难事。
今年,就母亲一个人,要是不借助于脱穗机的话,恐怕是不行的。
一来,她在干活的同时还要照顾父亲。
二来,她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去做那么繁重的体力活,是吃不消的。
母亲早早地就跟村西头的陈二协商去了,能不能等他们家脱完穗,就便借用一下他们家的脱穗机?
陈二自然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