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明继续欣赏曲子,懒洋洋的回了句:“嫦娥你不知道?”
“知道啊,可嫦娥跟月宫有什么关系?”
赵启明见鬼一样看向看向灌英:“嫦娥住在月宫,没听说过?”
“嫦娥在月宫?”
灌英不懂,于是用脚踢了下旁边的李敢,然后问那小子:“你说说,嫦娥到底怎么回事,不是偷吃仙丹飞升,半途变成了癞蛤蟆吗?怎么跑月亮上去了,还有月宫?”
“噗!
嫦娥变成了蛤蟆?”
赵启明没忍住,一口酒喷了出来,转头瞪大双眼,象见了鬼一样看着李敢。
嫦娥变蛤蟆?这是什么鬼?
李敢似乎也搞不懂赵启明是什么意思,茫然的点了点头:“是啊,癞蛤蟆。”
赵启明这才意识到,同样的神话传说,在不同年代似乎有不同的版本。
不过就算有不错的版本,这个年代的人也太凶残了吧?为什么要把天下第一的大美人,白衣胜雪的软妹子变成一只癞蛤蟆?汉朝人民都是喜欢虐待美女的变态吗?
赵启明觉得很不满,他觉得有必要为嫦娥姐姐正名,于是朝灌英说:“传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那个版本里嫦娥飞升到了月亮上,在上面建了座‘月宫’,名叫‘广寒宫’。”
听到这话,灌英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看了眼秦姑娘,然后笑着朝赵启明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就说为什么要说‘天上宫阙’呢,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赵启明一拍脑门,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没有“奔月”
传说,大家都不太明白《水调歌头》的意思,这可不仅仅只是为嫦娥姐姐正名的问题了,这事关自己大文豪的名声,务必要解释清楚才行啊。
于是他把后世版本的奔月传说跟灌英说了一遍。
既提到了广寒宫,也提到了那棵月桂树,包括吴刚和兔子也解释了一下,结果灌英越听越认真,竟然入迷了一样。
而且不仅是灌英感兴趣,李敢也感兴趣,难得没有继续再看竹简,到最后甚至连一曲结束的秦姑娘也停了下来,听着赵启明的讲述,忘了再弹下面的一曲。
“为什么要带兔子和胡萝卜?都说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赵启明讲完,摊了摊手。
李敢回味了一下,然后佩服的说:“启明兄见多识广,这个版本的‘奔月’传说小弟闻所未闻,但这的确要比变成癞蛤蟆要更加动人。”
“这么说就都能解释的通了,原来大家看不懂那首词的意思,是因为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奔月’传说啊。”
灌英十分欣慰,露出满意的表情,然后又看了看秦姑娘。
这家伙老看秦姑娘干啥?赵启明不明所以,于是他也看了过去,可看了又看,也没看出过什么东西来。
结果早已停止弹奏的秦姑娘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是站起身来朝三位公子行了个礼,然后就抱起自己的琴走出了房间,居然全程都没有开口说话。
“她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