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听到这里直翻白眼,缓缓说道:
“父皇,接下来该给靖海侯吴桢准备出海的物资了;
等到他远渡重洋归来之后,大明的百姓才能真正过的上好日子。”
“爹,关于组建大明市舶司,你一定要选个好官啊;
这个位置将来那是肥的流油,一般人绝对扛不住其中的诱惑。”
老二,这个你放心,爹心里有数。
当天,无数匹快马自京城而出,还有金陵到北平的铁路线也是人满为患;
大明重开市舶司的消息在一周的时间内,就传遍了长城内外。
无数的世家大族,开始疯狂的退给老百姓土地,用吏部尚书张继业的话说就是;
不能因为这二亩地,耽误他们的出海大事。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大明平均三十两一亩的良田,硬生生跌到十两银子一亩;
各大世家都在聚拢银子,准备找朱樉买铁甲船。
一些小商人就会问了,为什么不自己造木料大船,跑跑南洋;
换来的却是众多世家的一阵鄙视:
“朱樉那家伙的铁甲船一次可以运送货物数千吨,在海上行船如履平地;
那是那些木料小船能比的。”
户部侍郎崔亮卖光了自家的三十万亩良田,也就筹到两百四十万两银子;
可谓是吐血大甩卖,不过加上家族的存银,终是凑齐了四百多万两银子。
转眼就到了一个月后,这一个月内大明朝廷发生了几件大事;
首先是武定侯郭英率领大明第一远洋舰队出征了,要为大明找到;
传说中亩产数十石的神粮。
其次,大明正式成立了市舶司,衙门设在长江口的松江府。
制定了出海的货物,按价值统一征收25的商税,至于返程船只则征收30的税收;
大明的民间船队出海,正式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