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押平水韵上平十一真的五十韵的长诗,除了表达出苏洵的出离愤怒的心情之外,我们对于苏洵能在这种悲愤的心情下还能不跑韵、不掉辙,一气呵成感到震惊,完全不像颜真卿悲愤时在《祭侄稿》里的拉拉划划。
人往往在失去理智时,会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举动,而苏洵却能以以他十万分的克制能力,化笔为刃,狠狠地扎向了老丈人程家看似光耀的门楣上!
苏老泉气急之下,发重誓此生苏家与程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而最痛苦的却是夹在中间的所谓能隐忍的贤妻良母程夫人,一边是自己的亲骨肉,一边是自己的娘家人!
此时的苏轼已经年满十八岁,二伯出任了祥符(今开封市祥符区)知县。
彼时的祥符多是富户,苏涣走马上任后,也不能免俗地少了新官上任的“火”
:减免穷人的徭赋,公断了一些陈年的诉讼纷争,对于权贵的势力也是毫不屈服。
就连包拯包大人见了,也赞叹道,你苏涣以一个小县令能够在这种权贵群里刚正不阿,确实要比当时的谏官还要强啊!
此时的苏轼日益壮大,逐渐开始读史论史,有时间还去学修道。
眼看到了婚媾的年龄,却想着归隐山林,修道守贫(这和后世的王守仁有的一拼,不过也是大多数文人的通病)。
这一年,苏轼的另两个冤家,晁补之、陈师道诞生了。
至和元年(1054),是宋仁宗赵祯上位后第一年。
农历甲午年,七月,张方平除知益州。
古时候,任命官职叫“除”
。
“知州”
: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
,简称知州。
“益州”
在哪?北宋初年,朝廷在成都设立成都府,为成都府路治所。
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顺在成都附近的青城起义,遂克成都,建立大蜀政权。
当年五月,宋军攻陷成都,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
北宋嘉佑四年(1059)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益州路再改成都府路,治所照旧。
宋朝时期是成都在古代历史中最为兴旺的时期,其经济地位在国内很高。
总的来说,益州与成都从分量上讲半斤八两、不分上下。
老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
这一年,至和元年(1054),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十九岁的苏轼成大人了,原因是他成家了——娶了邻县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王弗为妻。
此时的苏轼常曾与父亲闭门读书时交往过的史经臣史叔叔指点江山、臧否历史人物。
对老史写的《思子台赋》赞不绝口。
思子台是纪念汉武帝太子刘据的,太子被江妃谗死。
死后汉武帝才知其冤,作思子宫,并建归来望思之台(思子台)于湖县(今河南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
快穿之女配只想搞事情快穿三千小世界做任务,作为炮灰女配,她只想搞事情...
附身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决心当一个最强硬的帝王。让皇太极受尽折磨,甚至被处决前还要在西伯利亚为大明服役。令士大夫远离他乡,在美洲大陆传播儒家理学。...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