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到今天的历史角度再来回顾千年前的这场社会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宗旨其实就是致力于解决宋朝当时的“三冗”
问题。
为此,王安石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手段,目的就是精简人事、精简费用、增加国家的收入,同时又不增加人民的负担。
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
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土地不断遭到外族的蚕食。
朝廷内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加之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以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定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
同时,由于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来当官。
北宋时期还大兴科举,参加科举应试的人数急剧增加,考取进士人数也相应地增加。
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冗官”
。
当时的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
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由于军队涣散,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只得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有所增加。
灾荒年还得再招募一些流民进入到军队中去,不仅军队战斗力下降,军费还相应地增加。
这一现象,分别叫做“冗兵”
、“冗费”
。
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不仅如此,北宋政府每年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
,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又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王安石出身贫苦,深知国家的弊病,于是便想对症下药。
宋朝养兵太多,他就提出全国皆兵,凡是身体好的人都有当兵的义务,平时加强训练,有战事时,这些人就可以征调出来作战。
官员效率低下,他就提高吏员的地位和俸禄,吏员有了足够的薪水,就会减少违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于是乎,有了王安石的上位。
熙宁元年(106时,新即位的小皇帝宋神宗问王安石道,当今社会的治国之道,爱卿你认为什么是重中之重?
王安石答道,“以择术为始。”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治理国家的霹雳手段。
当然了,这与如今“弃术近道”
的观点截然相反,可能王安石同志觉得当时的儒家大道已经无法约束社会的进程了,必须得靠一点权术来变革一下才能以奏效。
到了熙宁二年,宋神宗又问王安石道,不知爱卿心中的变革之术,以何为先?
快穿之女配只想搞事情快穿三千小世界做任务,作为炮灰女配,她只想搞事情...
附身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决心当一个最强硬的帝王。让皇太极受尽折磨,甚至被处决前还要在西伯利亚为大明服役。令士大夫远离他乡,在美洲大陆传播儒家理学。...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