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七年二月十九,赈饥小组在苏轼的带领下,已一路披荆斩棘南返至常州。
在常州,苏轼有幸见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书法真迹,李煜这个皇帝达人,“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了。
所以,为词名所掩的李后主,他的书法也是有一定名气的。
只是,苏轼同志首推的是蔡襄的书法,认为蔡君谟的书法本朝第一,而李煜的书法在苏轼看来,外形上虽然追求险绝,但是内涵上却是一无所有,也就是所谓的外强中干。
所以说,在常州见到李后主的书法时,苏轼在这位“亡国词帝”
的作品后面题跋了以下的内容:
李后主被樊若水出卖后,举国失陷,大好河山沦为人手。
李后主作为国君,本应在九庙之外恸哭,向百姓们谢罪,然后才随北宋的官兵登程去开封受降。
可是李后主的表现却是,听着教坊最后的别离之曲——挥泪对宫娥!
俗话说,字如其人。
至于李煜的字究竟怎么样?我们一方面相信,这样一个亡国之君的书法也必然会表现出优柔寡断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对于苏轼的书法鉴赏能力也是有足够自信与认同的。
苏轼一行出来已经几个月了,苏轼有时候会怀念在杭州时与知州陈述古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就会给老陈寄去几首诗以释怀。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
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近来,连日奔走于常、润之间公干之余,在苏轼与陈述古与章惇的诗词唱和中,无意间透露出了将来卜居阳羡(今宜兴)的念头。
到达常州,苏轼同状元行老学士秉道先辈一起游览了太平讲寺,其时正值太平寺净土院的牡丹盛放,花丛中还有一朵淡黄色的牡丹花,令人百看不厌。
苏轼觉得,看到了这朵淡黄色的奇花,那些什么姚黄、魏紫等以培育者姓氏名世,和诸如青州、延州等以产地著称的牡丹名品,也都不需要去看了。
在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人钱公辅,字君倚,也是一位因反对王安石被排挤外任的诗人官员,熙宁五年十一月已经离世。
其子钱世雄,字济明,号冰华先生,找到了苏轼,想让苏轼给其亡父做一篇哀词,对于这样一位与自己有着相同遭际的老者,苏轼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了。
从常州武进一路向南,就到了苏轼梦寐以求的古阳羡之地宜兴。
一到宜兴,苏轼就住进了单锡的家里。
单锡是苏轼的同年进士,此人学识渊博还擅长作诗(这一点很重要),对天文天相和术数也极有研究(通阴阳图纬星历之学)。
苏轼正是喜爱其才学,去年三月才把自己的外甥女和他撮合到一块的,从此以后,每当苏轼再到宜兴,还会到单锡家住上一段时间。
在单锡家里,苏轼见到了二伯苏涣写给考官蒋希鲁以表达谢意的书信手迹。
原来,当二伯二十三岁参加科举时,当时的考试制度还较为宽松,还没有采用糊名的方式,通判殿中丞蒋希鲁来到考场,看到了苏涣的文章极为出众,就记住了他的名字。
本来想将苏涣擢为第一,奈何苏涣以父兄尚在、不敢造次的理由一再推辞,最后被选为第三名,以成其美名。
于是,就有了二伯写给蒋希鲁的这封信。
();() 如今二伯已经离世十三年了,现在又看到了二伯的手迹,真是见字如面啊!
大概由于蒋希鲁也是宜兴人的缘故,所以此手迹才会流落到单锡的手里,又或者是由于姻亲的关系,单锡着意留心保存了这件手稿也不无可能。
快穿之女配只想搞事情快穿三千小世界做任务,作为炮灰女配,她只想搞事情...
附身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决心当一个最强硬的帝王。让皇太极受尽折磨,甚至被处决前还要在西伯利亚为大明服役。令士大夫远离他乡,在美洲大陆传播儒家理学。...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