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九章 征鸿初起势新蝉第一声(第1页)

嘉祐二年四月初七,苏轼四十八岁的母亲程氏在家乡眉山县过世了。

当苏轼父子三人在京师接到讣告,来不及准备,就立马起身。

一路的鞍马劳顿,暂且不表。

只说返蜀后,已显沉稳老练的老父苏老泉还是没忘给恩师兼上级的欧阳修、吴中复各修书一封,陈告未及告别、返蜀仓皇之因。

当年十月,苏轼的二伯苏涣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知州任上的任期已满。

到该年的十一月二十二,程母被安葬于眉山武阳安镇乡可龙里老翁泉侧自营墓地。

过了些时,欧阳修给远在眉山的苏洵回了信,信中提及了苏轼兄弟的聪明与懂事——两兄弟也给欧阳老先生去过了信。

赋闲在家的苏老泉,有一天突然接到了老友史经臣去世的噩耗。

前文提到过,史经臣字彦辅,是苏洵的好友,也是苏洵的生命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两个人经历颇为相似,二人一同赶过考,也同样地屡次落选,因此可以说是一对人生及仕途中惺惺相惜的难兄难弟。

因此,老友的后事,苏老泉操持得可以说极为尽心尽力。

首先是为其治丧、立后,命长子苏轼前往祭奠。

然后是为其收拾遗稿,这可能是对文人身后的最大的慰藉。

最后还作文称颂了老史的有才气啦,笃于节义啦等贤德。

嘉祐三年,戊戌年。

眉山。

二十三岁的苏轼,俨然一只展翅欲飞、大翮欲扶风的雄鹰。

官虽不大却被称为是宋诗“开山祖师”

的梅尧臣,竟寄给苏洵自己的《题老人泉诗》,先是畅叙了二人的深厚友谊,然后还随信盛赞了苏轼兄弟,勉励苏洵出仕报国。

十月,父苏洵收到了雷简夫的书信,告诉苏洵朝廷将要召试学士院。

十一月初五,朝廷的召命果然下达,天子要召试紫薇阁,而年已五十的苏老泉却故意称病不去赴试。

而是在当年的腊月初一,给仁宗皇帝上了万言书!

以一名布衣的身份先是向仁宗皇帝解释了自己不去赴试的原因,然后是像中国古时候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意气风发地向圣上提出了诸如改革吏治、恢复武举等十条措施。

然后才致书雷简夫与梅尧臣,说明了自己不去赴试的原因。

对于这种先斩后奏、视死如归的举动,苏老泉的解释是:前段时间欧阳文叔曾把自己写的《权书》等策论文章进献给了朝廷,但朝廷却认为其中观点不可信而不予采纳,那么这次紫薇阁的考试我去参加还有何意义呢?——正好前几日本人刚好身有微恙,就称病不去赴试了!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苏洵作为一名封建知识分子,虽然有点迂腐之态,但从另一方面也确实展示了知识分子的那种应有的风骨。

最主要的是,这种言传身教的举动潜移默化地教会了苏轼兄弟今后的行事以及今后从政的风格。

嘉祐四年(1059),己亥年。

三月。

二十四岁的苏轼离开家乡眉山,前往成都,期间与自己的宗兄宝月大师过往甚密。

宝月大师,法号释惟简,字宗古,苏氏,北宋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九岁出家,十九得度,二十九赐紫,三十六赐号。

曾任成都大慈寺六世主持,领袖四川众僧、广泛传播佛法。

绍圣二年(1095年),宝月大师圆寂,葬于锦城(成都)之东塔子山,苏轼还为其作《宝月塔铭》。

();()  宝月大师给苏轼的两个药方,苏轼以书札呈给了父亲。

在成都时,苏轼又向宗兄惟简借了折枝两轴,浮沤画一轴。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农家俏媳妇:养夫带娃种田忙

农家俏媳妇:养夫带娃种田忙

袁隆平团队的农业专科女博士,一朝穿越,成了软弱可欺的小村姑,还有个小包子瞪着水汪汪的眼睛喊娘亲,没粮没钱,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说,前有极品亲戚欺压,后有伪善闺蜜陷害,温婉表示不怕不怕,撸起袖管儿,赚钱养...

我们的廿五,廿一

我们的廿五,廿一

纯爱,双女主2017年苏安跌入低谷她们星途璀璨三条本应毫无交点的平行线在命运的戏弄下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绚丽繁华的首尔市灯红酒绿的娱乐圈悲与欢,聚和散关于爱的故事从「二十五岁」「二十一岁」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们的廿五,廿一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爹地又来求婚啦

爹地又来求婚啦

乔沫沫嫁给了一个植物人,安安份份的守着活寡,却被神秘男人夺了清白,给老公戴了一顶绿帽子,乔沫沫内疚不己,某天醒来,老公翻身将她压住,老公醒了怎么办?人前,他冷漠霸道,手腕铁血,人后,却是个宠妻狂人,乔沫沫藏起孕肚,提出离婚,却不料,被男人强悍拽入怀。带着我的孩子,要去哪?男人邪魅问他。你的孩子?乔沫沫睁圆双眸。慕少撕掉伪装的面具后,马甲满天飞,乔沫沫...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