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内地的着名的全国性刊物收获上发表自己的小说,季宇宁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他去年年底在香江结集出版的小说集,收入的一共有7篇小说,还有两个剧本。
不过这种严肃的文学作品,在香江一般是卖不动的,他基本上都是印出来送人。
而在内地发表,可以大大提高他在文学上的知名度,在80年代这个真正的文学时代,对他本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8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内地普通人的工资普遍都在几十块钱每月的情况下,文学作品的稿费是解决个人财务自由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很多人写作的目的,更多的还是所谓的‘着书只为稻粱谋’。
这也是很多文学青年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在现在国内的一些大学里,基本上是同学们业余时间全员写作,写小说,写新诗,然后期待发表挣稿费,改善生活。
当然除了经济上的收入,作家这个面子也是很光鲜的,所以写作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名利双收。
去年年底,内地的文学界在杭城召开的会议上达成了文学创作自主的共识。
85年开始国内文学创作的风气是非常宽松的。
在这个时候在国内发表文学作品,可以说正当其时。
而能够刊发在收获杂志上,那更是再好也没有了。
在80年代收获杂志每期经常是能够销售量上百万的。
对于作家来讲,小说能够在收获杂志上发表,是很容易获得关注的。
另外巴老爷子一直都是收获杂志的主编。
有这位大神坐镇,即便内地有人对他的小说有什么批评意见,估计也会有一些顾忌的。
对于内地的文学圈子,他其实并不想有太多的瓜葛。
现在内地的文学圈儿很奇特,可以用四世同堂来形容。
一众作家的年龄跨度从八十岁到十八岁,所处的年代也是从20年代一直到80年代。
其间的恩怨情仇与是非曲折,难以分辨,难以尽诉。
季宇宁这种出名甚早,他16岁就成名,而且名头大到海内外人人皆知的程度。
真的要融入现在的这个文学圈子,并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