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及随从们天未亮即从余杭县出发,到达临安县已是中午时分,他们一行人来不及去搞那些参禅拜佛的事情,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一路的舟车劳顿,加之昨晚在净土寺也没有休息好,就令寺院里的小沙弥赶紧收拾一下借住的禅房,好在午饭后能够好好地补上一觉。
();() “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
直到傍晚才恢复过来的苏轼,用冷水沐浴洗漱了一番,一时间身上盛夏的暑气尽消。
这时候,时年才三十七岁的苏轼蓦然发现,自己的头发竟然不像往年的那般稠密,已经变得稀疏可辨了。
余杭县南二里,还有一座功臣寺,从净土寺步行即可到达。
看完了净土寺,苏轼一行便来到了径山。
径山位于杭州城西北五十公里处,山上的径山寺创建于唐代。
径山在佛教界享有盛名,它与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育王寺,并称为“禅院五山“。
苏轼先后曾四上径山,径山峰峦挺秀,风景秀丽,现存还有“东坡洗砚池”
的遗址。
山上所产的毛峰茶,与“西湖龙井”
齐名,相传唐代陆羽还曾在此著过《茶经》一部。
径山本属于天目山的东北峰,因中有径路,能够通往天目山主峰,所以被称为径山。
“众峰来自天目山”
,这是苏轼对于径山的认识。
“嗟予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
问龙乞水归法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正值壮年的苏轼,已觉得自己当下的世道正在变得愈加艰难,唯有通过研读子集经卷来聊度余生了。
但是,若以为苏轼单单就是出去游山玩水,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后来苏轼对于苏州、湖州、常州水患的理解与治理上,就可以看出苏轼在当地的水利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自径山归来,见吕察推吕仲甫寄来了一首诗。
吕仲甫,字穆仲,是丞相吕蒙正在之孙。
小吕刚开始任杭州教官,苏轼到此地时已改任此州的观察推官。
观察推官,即观察使属官。
职责是观察州置,掌助理郡政,由士人充任,从八品。
收到小吕的诗后,苏轼就像是有了“他乡遇故知”
的感觉,迫不及待地唱和了一首。
然后在当天晚上夜宿望湖楼上时,又和了一首。
夜间还在凉风习习的西湖上泛舟,一口气写下了五首七绝,这也算是后来苏轼描写西湖的惊世名作横空出世前的练手吧。
焦千子,字伯强,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人。
和苏轼一样,小焦也是欧阳修的门下,其时正出任无锡县令。
后来,苏轼还曾给他出过主意,开挖了堰渎将梁溪之水倒灌进入京杭大运河,解决了运河干涸、船运停顿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