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与苏轼的关系亦师亦友,如今正教授北京国子监。
我们前面说过,此人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既是李公择的外甥又是孙莘老的女婿。
老李与老孙又都是苏轼的老朋友,所以说,黄庭坚与苏轼的结识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宋朝的北京就是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为了抵御辽国南侵而由宋仁宗钦定大名府为北京,升大名府为北宋的陪都,也就是北京大名府。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成性得,于诗尤高,其书法方面的造诣颇深,且自成一家。
苏轼在外界对于他的推扬汲引,如恐不及。
苏轼最初是在孙莘老座上见到了黄庭坚的诗文,当时就非常惊奇,认为不是当代人所作。
后来,在济南拜会李公择时,看到了黄庭的更多的诗文后,才对于此人出群超众、不着尘埃的超然物外之气,有了更深的了解。
进入溽夏,黄庭坚寄来了自己的《古风》二首,适逢苏轼的家人有人卧病在床,所以也一直没有回复。
直到秋暑之时,苏轼才将黄庭坚借物寄情、深得古人意旨的《古风》二诗郑重拜读,并且以自己不算是古诗人为名,较为谦虚地唱和了两首寄回。
苏轼此举也许是率性而为,我们知道,每逢“诗逢知己”
之时,苏轼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次也不例外。
坏就坏在这种“率性而为”
上了,苏轼的这两首所谓的仿古风之作,又被不久后的“乌台诗案”
给盯上了。
在《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诗中有“佳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
陈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
被指为是讥讽当今的小人都胜过君子,如稂莠(稂和莠,都是形状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之夺嘉谷(古以粟为嘉谷)。
而“大哉天宇间,美恶更臭香。
君看五六月,飞蚊殷回廊。
兹时不少暇,俯仰霜叶黄。
期君蟠桃枝,千岁终一尝。
顾我如苦李,全生依路傍。
纷纷不足愠,悄悄徒自伤。”
被指为讥讽那些朝中新进的小人,就像夏月时的蚊蝇纵横,而到了秋凉时节就会偃旗息鼓、自生自灭。
把黄庭坚比作是蟠桃,再把自己比作是桃李,又借《诗经》中的“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来讥讽当今进用之人,都是些小人。
不得不说,按照现在的说法,苏轼的“低情商”
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成都华阳人范祖禹(字淳甫)给苏轼寄来了自己的诗作,这让苏轼非常高兴,连忙唱和了一番回寄。
范祖禹的叔祖为范景仁,因此,他也算是一个官二代。
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
的佳话,“三范”
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著名史学家。
苏轼与范祖禹是老乡,同时,范祖禹的叔祖范景仁对于苏轼兄弟那是极力地推崇与喜爱,所以苏轼与范祖禹的关系一直就很好。
其时,范祖禹正在洛阳协助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同时也在编写自己的著作。
范祖禹曾任著作郎兼侍讲。
在讲筵上,他常常言简意赅,无一长语,苏轼称他为讲官第一。
据说,范母是梦见邓禹(东汉开国名将)来到自己身边,随即就生下一个儿子,故取名为“祖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