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落款是唐开元三十年识,粗略算来,距苏轼赏画的嘉祐八年(1063)已经三百二十一年了。
();() 苏辙又写信告诉哥哥,这几天好久都不曾抚琴的父亲大人突然来了兴致,叫自己去向别人借了把雷琴,弹起了以前的旧曲,所幸还能记起的旧曲还能十得三四。
苏轼想起前段时间在终南山时,曾令道士赵宗有在溪堂弹琴。
若父亲大人的琴声“应有仙人依树听,空叫瘦鹤舞风鶱”
,那么赵道士的琴声则是“时引惊猿撼竹轩”
了。
三月二十九,辛未日,宋仁宗驾崩。
宋仁宗,名赵祯(原名赵受益),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宋朝第四位皇帝,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即位。
庆历三年(1043年)开展“庆历新政”
。
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
。
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五十四岁。
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特别善于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受到后世的称赞。
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
。
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
之称,尤以“嘉祐之治”
为多。
据《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
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四月初一,皇子赵曙即位,是为英宗。
赵曙本为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因赵祯晚年无子,最终只得于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立赵宗实为皇子。
明春,英宗新皇帝即将逾年即位改元,此时的苏轼抓住了这一时机,向韩琦上了论场务书。
纵观此书,长篇大论皆是要求朝廷变革制度,让官权于民,使劳动人民休养生息,想办法富裕起来,以因对国家大的事故。
因为过了年,新皇帝就要首先改元而推行自己的王道为天下表率,苏轼向让韩琦代为上奏。
对于发生在二十多岁小青年身上的这类满腔热情,我们表示充分的理解,想必韩琦韩大人也是理解的,但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运转,在封建君主制的国度里,任何个人都不要幻想着去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