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特点。
更为惊奇的的是,在结尾处苏轼还发扬了自己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的豪放手法,说自己的描述若有世人不信,可以问一问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冯京,“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
在古代十三位“三科状元”
中知名度较大。
就连时任宰相富弼见冯京才华横溢,竟先后将两位千金嫁给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
的千古佳话。
苏轼的意思是,这位状元爷就是武昌本地人,我对于黄鹤楼的描述你们不信,总不会连大名人冯京的话也不相信吧!
在中和堂充任考官的这些日子,苏轼得以清闲了二十几天,每当闲来无事,就会到望湖楼等清雅之地去闲坐赋诗,自己的心情也逐渐好起来了。
在给好友、范镇之从孙范祖禹的信中,苏轼介绍了自己的州郡官宦生活,他说每年的春夏季节倒还清闲,因为庄稼都在生长中,但到了夏收之际,就会非常繁忙,有关盗贼的案件便会堆积如山。
其原因不外乎新法刚刚实行,老百姓无力偿还官府的各项税赋,以至于牢狱里已被囚犯挤满。
到现在,自己倒突然怀念起在馆阁中的日子了。
在苏轼所处的时代里,宋朝诗坛上出现了一颗新星,那就是当涂诗人郭祥正(遗憾的是,今天却少有人知晓)。
郭祥正,字功父,一字功甫,又名谢公山人、醉吟先生、漳南浪士。
史传“其母梦李白而生”
,少年即倜傥不羁,诗文有飘逸之气。
他的出现,立即赢得宋朝享有盛誉的诗坛老将梅尧臣的赞扬,还赢得了著名诗人王安石、袁世弼、章望之、章衡等人的赞扬,他们中的多数人都说小郭就是“李白后身”
。
希望他继欧阳修之后来领导诗坛,成为诗坛盟主,可以说郭祥正的作品对当时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熙宁五年(1072),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之时,郭祥正调任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市)县令。
至于两人是从何时开始交往的,如今已无从得知,只知道苏轼在临本州试院考试结束后,突发痢疾,以至于四肢软绵无力,本来有机会当面见到小郭的,却因身体原因而失之交臂,这是苏轼在给郭祥正的信中所描述的。
八月间,州守沈立离任的时候到了。
自熙宁三年腊月接替赵抃出任杭州知州以来,到今天的新知州、福州人陈襄前来接任,这前后不过才一年多时间。
在苏轼眼里,这位著有《河防通议》的水利专家与著有十卷本《牡丹记》的花卉专家、藏书家、来自安徽和县的知州大人,不仅能够与民同乐,与自己的相处还算是颇为融洽的。
人该走了,作首诗送行一下,以苏轼的性格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今父老两行泪,一似当时去越时”
,当年沈立在离开越州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感人的场面,我们不得而知,暂不论苏轼此时是否为出于官场上的客套之语,对于沈知州这位老搭档的评价,总之还是极蛮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