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真细事,虎头食肉更何人。”
这是苏轼在祝贺乔叙重新被起用的酒宴上所作的诗,字里行间充满和对乔叙的殷切鼓励之情。
这一年,京东、河北路又生大旱。
朝廷对这场旱情非常关注,下诏令当地官府为民祷雨,于是,苏轼郑重地作了一篇祭文,又一次到常山乞雨。
果不其然地,祷雨后即降下了一场滂沱大雨,以至于东武城里的沟河堤岸都被大水冲毁。
当年六月间,沟河中被大雨冲出的大石块堆积成山,成了大煞风景的存在。
苏轼令人将这些大石块收集到一起,废物利用,沿着东武的北城墙堆成了五座石山,一字排列,并在山上种植了松柏与桃李,又因地制宜地新修建了一座面北的厅堂,取名“山堂”
,用于观赏景致,修养性情。
山堂落成后,苏轼登高远望,他目光所及中,故乡蜀地正在遥远的西部。
于是,他就提笔给老家眉州的州守黎錞寄了一首诗。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苏轼将瓦屋山和峨眉山对举,梦回萦绕的家乡山水如在眼前。
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熙宁八年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人称“黎眉州”
。
黎錞早先曾以《春秋》受知于欧阳修,由于黎錞在《春秋》方面颇有建树,深得欧阳文忠公的器重,而黎錞与苏洵也是一对饱读诗书、互相仰慕的好朋友。
以至于当英宗当面向欧阳公询问巴蜀之士时,欧阳公不假思索地对曰:文行苏洵,经术当以黎錞为最。
能在皇上面前被美言,可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待遇。
而王安石素来不喜《春秋》之学,所以在王安石当权的时代,像黎錞这类人自然就不会受到重用。
同时,不受重用的还有苏轼。
苏轼写这首诗除了表达对黎錞的友情,还表达了对他们共同的恩师欧阳修的怀念。
这时候的苏轼由于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也油然而生。
当然,从这一时期苏轼所作的两首《薄薄酒》诗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薄薄酒》的思路来自于“胶西先生”
赵杲卿(字明叔),赵杲卿为密州的州学教授,曾多次与苏轼出游。
此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两句口头禅是:薄薄酒,胜茶汤;丑丑妇,胜空房。
苏轼觉得,这两句话用语虽然俚俗,但从境界上已达到了人性通达的地步,也是就用古乐府的形式将老赵的两句口头禅后补了几句,凑成了两首诗。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祖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百年虽长要有终,富死未必输生穷。
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载不朽遭樊崇。
文章自足欺盲聋,谁使一朝富贵面发红。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一来空。”
苏轼写完后,将这两首诗又拿给赵杲卿及其他的好友来看,想以此引人发笑也。
但两首诗的背后,恰恰是苏轼这一时期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新朝轶事汇编高祖好美妇宓后,原适虞国公陆,因罪得出,恰遇高祖微时,结为伉俪。郦氏,成后主妃也,为高祖所获,嬖之。旋高祖西狩灭赵,纳赵太后姜氏。高祖提剑芟群雄,于所平诸国后妃,入侍者众,独姜郦二妃承恩甚隆。国初定,高祖立卫氏为椒宫,姜氏与郦氏为东西二宫。三宫皆是再醮之妇,古今无匹。时人略有阴刺,高祖闻之不以为非,戏题今日能为天贵子,盖因三凤蔽日功之句,以表怜爱。...
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富家千金林乔,为了获得家里的继承权,准备参与变形记,体验一把贫苦生活。阴差阳错的加入了未知世界的忆苦思甜游戏,误入平行时空六零年代。学习艰苦时代奋斗精神。到了六零年代的林乔面临三...
平淡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