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举考试的语境中,“及第”
通常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最高成就,特别是在殿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
在科举制度的框架下,进士及第是最高荣誉,代表着考生在科举考试中的顶级成就。
“出身”
指的是一个人的家族中有进士父辈,或者个人曾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过进士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对个人学术成就的影响,进士出身的人在官场上通常会有更好的身份和地位提升机会。
而“同出身”
则是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
在这批五百余人的及第者中,除了李常宁外,受知或间接受知于苏东坡的人有:孙勰、章援、王靓、葛敏修、刘焘、郑少微、周焘、龚夬、马存。
晁载之(字伯宇)或许亦在此次皇榜的上榜之列,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的晁补之共有四位堂兄弟:晁咏之(字之道)、晁说之(字以道)、晁载之(字伯宇)、晁冲之(字叔用)。
黄鲁直(庭坚)荐晁载之于东坡先生,东坡叹为异材。
政和以后,花石纲浸盛,伯宇伤之,有诗曰:森森月里栽丹桂,历历天边种白榆。
虽为乘槎上霄汉,也应沉水取珊瑚。
此诗人多传诵。
但在黄庭坚初荐之时,东坡觉得小晁年不足二十,涉奇似差早,欲黄庭坚以己意微箴之,晁载之自是大进。
但在此次礼部举行的殿试中,南昌人、黄庭坚外甥洪炎(字玉甫)却落榜了。
不过六年后进士及第的洪炎,后也官至著作郎、秘书少监、中书舍人。
洪炎与洪朋、洪刍、洪羽四兄弟,都是诗人,号称“豫章四洪”
江西诗派诗人,在这一点上,“外甥似舅”
的规律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苏东坡的学生李廌在此次殿试中也名落孙山,这令东坡先生十分的自责(愧甚),专门作诗送之:“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归家但草凌雪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据说,苏东坡刚拿到试罢一份呈文,大喜,手批数十字,遂擢置第一。
且语黄庭坚曰:是必吾李廌也。
及到拆号,该卷竟是章援(章惇四子),而十名前不见方叔。
阅到第十名时,其文意与魁文相似,乃章持(章惇次子)。
翻到第二十名时,东坡先生见此卷颇奇,谓同列曰,此必李方叔也。
视之,乃葛敏修。
逮写尽榜,方叔竟下第,众皆失色,无不骇叹!
在苏东坡眼里那个“平时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的李方叔落第了。
廌有乳母年七十,其母大哭曰,吾儿遇苏内翰知举,不及第,他日尚奚望!
而汝不成名,复何望哉!
哭毕,李母遂闭门而睡,至夕不出。
发壁视之,自缢死矣。
自此,廌果终身不第以死,亦可哀也!
想当初,李廌贽文求知、谒东坡先生于黄州,东坡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
。
苏东坡还曾对范祖禹说过,“廌虽在山林,其文有锦衣玉食气,弃奇宝于路隅,昔人所欢,我曹得无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