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九十章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第2页)

秦观在徐州没有待多久,便旋即北上。

小秦还很会来事,顺道还拜访了在南都的苏辙。

在离开徐州时,秦观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别子瞻》,其中的“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已南能几人。

八砖学士风标远,五马使君恩意新。”

句,正是抒发了对苏轼真心地仰慕、赞美与不舍的情感。

众所周知,在宋代词体演进的过程中,秦观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

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柳七郎风味失之浅俗,苏轼词的豪宕不羁又非“本色”

、“当行”

,他们皆不能被广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

秦观的出现,则成为后世人们普遍师法的对象。

所以,当时的苏轼认为秦观有屈原、宋玉之才。

以至于后来,当得知秦观客死于北归的路上之时,苏轼竟发出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的哀叹!

翰林学士王禹偁,字元之,世称王黄州,济州巨野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就已早逝,年仅四十八岁。

欧阳修在世时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时曾瞻仰其画像,还为其作《书王元之画像侧》。

苏轼在路过苏州虎丘寺时,也瞻仰过王禹偁的画像。

巧合的是,王禹偁也曾被贬到过黄州,在黄州期间曾新建小竹楼,并为之作记。

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在黄州建房子时,方遇大雪,故取名“雪堂”

,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雅趣。

今天要说的是,王禹偁有个曾孙名叫王汾,正在兖州任知州。

当王汾将先祖王禹偁的碑铭出示给苏轼看时,苏轼联想到恩师与自己对于王公的景仰之情,于是就作了《王元之画像赞并叙》,寄希望王汾能将此文附于家传之中。

苏轼又给大表哥文与可写信,听说大表哥已向朝廷申请到浙郡为官,不知道朝廷是否恩准。

苏轼想说的是,自己也与表哥一前一后向朝廷递上过奏章,想讨一宣城或明州(今浙江宁波)的地方差事,如果都获得恩准,那么,到时候就可以与表哥连船南下了。

七月十五,苏轼郑重地为家乡眉州作文,以歌颂他们的好州守黎錞(字希声)。

眉州太守黎錞,重农桑,减税赋,公平正直,“知州事,仁明不苛”

,从而深受眉州百姓拥戴。

宋朝的官制,是“三年一磨勘”

,即三年期满就要调离。

这样的好太守要离开眉山,眉山百姓不干了,万人空巷要留下黎太守。

此事报到朝廷,朝廷派人调查后,破例让黎錞又做了三年知州。

苏轼总结,自己的家乡眉州接近古风的好习俗公有三处: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