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恶从之为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于中此诗,尔等共勉!”
如果是不明理学渊源的人,听到这些自然是一头雾水。
但王守仁之前已讲了颇多心学见解,剖明了理学与心学在方法上的诸多不同,刚才这些掺杂着趣事与道理的话在他们耳中听来却有如仙音。
不像如果朱厚熜在这里,“龙头”
上一定会冒出很多问号。
这种愉快的讲学氛围很快就被打破了。
喧闹声中,只听外面有一个声音传来:“圣旨到!
王守仁接旨!”
接完入京叙功的圣旨后,王守仁将宣旨之人请到客房中,他的弟子蔡宗兖自去安排招待了。
陈九川、邹守益、夏良胜簇拥在王守仁身边,虽然姿态仍旧矜持稳重,但眼神里的兴奋与期待藏不住。
王守仁怅然说道:“还是躲不过。”
“先生?”
陈九川犹豫地问出口,“有功必赏,否则朝廷法度威严何在?陛下既已御极,前朝乱政仍将不息、佞臣巨宦仍能作怪吗?”
跟在王守仁身边的他们都清楚王守仁为什么现在称病处于半归隐状态:宸濠之乱的功劳牵扯太多。
王守仁看了看自己这几个弟子就笑起来:“既躲不过,那自然是要去的。
惟濬、于中、谦之,凡事禀心而行。
为师既已有心讲学,那么在江湖有江湖的好,在庙堂有庙堂的妙。
良知是虚,功夫是实。
致良知,这致字既是由外及己,也终须由己及外,知行合一。”
他顿了顿之后笑容更盛:“你们除了欲明这天地至理,也愿一展所长、造福天下、青史留名,为师又有何异。
这就是伱我本心,无不可言。
为师此前觉得麻烦,现在自觉学问稍有精益,这诡谲朝堂,还是再闯一闯罢。
不为自己,也要为了你们,为了我这心学体悟啊。”
“谨受教!”
三个学生都恭敬地行礼,随后坦然笑起来。
人人都有欲望,师尊之所以这么受他们的敬重,就是因为师尊的学问告诉他们: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心,依心行事,渐有精益,终致良知。
若如此,凡夫俗子,亦可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