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就一起在春日里畅游,并诗词唱和,绝不愿辜负眼前这些明媚的春光。
过了六日,按照惯例,苏轼要在节后到属地富阳、新城等地去循行。
在铜鉴湖畔的云泉山麓有个山洞,这山洞的名字特别好听,人称“风水洞”
。
先行三天的本州节度推官李佖就在风水洞等候着苏轼。
“风水洞”
距离钱塘县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严院。
洞极大,从里向外流水不竭。
洞顶上又有一洞,在洞口能感受到清风微出,故得名。
风水洞又名恩德洞,冬暖夏凉,常年恒温,早在东晋时期,就被列入“湖埠十景”
之一。
风水洞因其地貌独特、景色宜人,在唐代就已负盛名,至宋代进入旅游顶盛时期,曾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到访游览,并在此挥毫泼墨。
苏轼到了这里,见洞内石壁上早有白居易、范仲淹等前贤的题诗,略一沉思,就留下一首排律于壁上。
可惜,这首风景诗的最后两句“世上小儿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被变法集团解读为,苏轼是借此来讥讽当下的某些小人多务急进也!
可当时的苏轼哪里顾得上这些,面对这样有着渊源历史的山水景观,还不赶紧与李节推一起游览和诗。
“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
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
这就是苏轼和李佖诗的后两句,又被指为讽刺世态可厌,小人争进,苏轼这是想弃官归隐,效仿冯夷之水居,御寇至风御,暗指随他们二人而去便可远离当世的讥谗!
有人曾统计过,截止今天,对古人在风水洞留下的诗词进行了搜集,发现有据可查的就有二十余首。
到了今天,这座苏轼曾经留题过的风水洞已改名为“锦绣风水洞”
。
经过升级改造,风水洞全长一千二百余米,面积达九千余平方米,其高达一百一十六米的“九天飞龙”
石壁被世人称之为“天下第一九龙壁”
。
洞内路径曲折有致,上下落差显著,沿途可见“盘古裂谷”
、“云坝瀑帘”
、“玛瑙玉壁”
、“石衣雪莲”
、“九天飞龙”
等四十余处景观,尤其是遍布溶洞的十万余朵石花、石珍珠、石绒球为溶洞特有的景观,实乃此洞之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