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七十四章 转战密州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诞生地(第1页)

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海州启程赴密州(今山东诸城),本来计划沿清河绕道济南先去探望一下六年未见的弟弟子由,但未能如愿,遂于马上作《沁园春》词寄给子由,借此聊慰离情。

苏轼兄弟感情笃深,终其一生都未曾稍变。

子由后来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洋洋数千字,澹泊克制,沉痛在骨,实为其一生文章巅峰之作。

比如“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之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等语,令人读之酸鼻不已。

他在铭文中评价苏轼“心之所涵,遇物则见。

声融金石,光溢云汉”

,又可见二人不单单是兄弟,更是平生之知己。

关于这首《沁园春》词,上阙云: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值得一说的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以为本篇非苏轼所作,特别举出下片“当时共客长安”

以下数句,称其“鄙俚浅近,叫呼炫鬻,殆市驵之雄,醉饱而后发之。

虽鲁直家婢仆且羞道,而谓东坡作者,误矣”

,言辞无比犀利。

元好问的词坛地位虽然不容忽视,但这段话似难免主观臆断,更缺乏文献佐证,故后人附和者寥寥。

然而,元好问的评价可以从侧面看得出,这首苏轼的代表作《沁园春》在民间的流传至广。

又有小说家杜撰说,当时的神宗皇帝读了苏轼的《沁园春》词之后,龙颜大怒,遂将苏轼贬谪到了黄州。

甚至神宗还愤愤地说,让这位苏某人就在一边袖手旁观吧,看朕与王介甫如何治理天下。

弄得后世的绛(今山西忻州、甘肃陇中一带)人孙安常也是一头雾水,一时搞不清也这首词到底是不是苏轼所为。

在赴密途中,苏轼从邸报中得知,周邠将出知乐清县(今属温州),即去信祝贺。

一路上,还屡屡收到堂妹夫单锡同年的问候书信。

其实,苏轼在海州时本计划经清河绕道济南,与弟弟苏辙相聚之后,再赴密州,但考虑到天已入冬,清河定会结冰,无法行船,于是只有退而求其次地濒海而行。

腊月初三,几经辗转,苏轼才终于到了密州任上。

宋时,密州属京东东路,也称高密郡,属安化军节度,治所在诸城县。

密州下辖四县:诸城、安丘、莒、高密。

到任之后,按照惯例,苏轼先上了一道谢表。

在谢表中,苏轼先是自谦地说自己离开朝堂已经屡更年岁,笔砚上已经落满了灰尘,自己以前的所学已经逐渐忘记殆尽。

自己这次求得的到密州任职,乃是蒙受了皇上的隆恩,因此自己到任之后,一定会推行善政,安邦抚民,云云。

苏轼知道,此时滕元发(字达道)正知青州。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