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前段时间向朝廷求调齐州,想与弟弟苏辙共事一地,但最终是没有弄成。
不过,年底自己的密州任期将满,苏辙也将换任,到时候回京城时就向朝廷申请回乡任职。
苏轼还说,自己非常羡慕表哥在洋州的池水园林,而密州是那样的简陋。
好在城西北有个送客的亭子,视野开阔,下临潍水,正准备重新修葺一下,想取名“快哉亭”
。
要是表哥能为它作首诗,那是最好的。
其时,刘攽(字贡父)知曹州,李常(字公择)知齐州,而苏轼知密州,三位朋友虽俱在齐鲁之地,但只能是书信来往。
在信中,刘攽常将苏轼与李常称之为现代版的“苏李”
。
苏李诗,是托名西汉苏武,李陵二人赠答的若干首五言古诗,今存10多首。
最早选入萧统《文选》,是较完整的一组,通常举为“苏李诗”
的代表作。
过了一段时间,苏轼将城西北的送客亭修葺完成后,文同与苏辙的《快哉亭》诗也是如期而至,这是令苏轼最为开心的时刻。
宋时东武(诸城的旧称)有个旧俗,就是每年的四月,当地的百姓均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
他们会用当地盛产的芍药花供奉佛祖,特别是今年,来的人最多,供奉的芍药花也最多最好看,粗略统计有七千余朵。
这些花中有朵白色的芍药花最为特别,正圆如覆盂,姿态绝异,独出于七千朵之上。
当地人说,这朵花出自城北的苏氏园中,这家人的先祖是周朝的宰相苏莒公苏禹珪。
问此花的名字时,当地的叫法令苏轼不太满意,甚至认为太过俚俗,于是苏轼就当场给这朵花取名为“玉盘盂”
。
取完名字后,苏轼还意犹未尽地专门为之作七律两首以记之。
后来当苏轼的学生李之仪终于见到这种芍药花,又见到苏轼亲笔用小楷书写的这两首诗时,不禁泫然流涕,又次其韵唱和了一番方罢。
就在苏轼忙于与众友人唱和之际,远在大名府知府连任中的文潞公也寄来了《超然台》诗。
文彦博这种历仕四朝,出将入相的老臣,能够给苏轼来信捧场,令苏轼异常感动。
文彦博此前因激烈地争论说市易司监卖果实,有伤国体,会引发百姓怨恨,此举引起王安石的记恨,被移判大名府。
如今,文潞公又被朝廷判以连任。
正如苏辙所言,天下的士子时常奔走于是非场合,浮沉于荣辱的空间,沾沾自喜以至于流连忘返而不自知。
然而,那些贤达之人常常为此而感到悲哀,那是他们往往能够超然于物外的缘故。
远在大名府的文潞公,以及苏轼兄弟,还有苏轼的一些好友,这种超然之境难道不是他们这些人的终极追求吗?
“身微空自大,交浅屡言深”
,这是苏轼在和文潞公的《超然台》诗中的两句,透露出苏轼此刻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与喟叹。
这年苏轼已经四十一岁,不惑之年的苏轼想必已是尝到了人生与官场的世态冷暖,潜意识中学会了一些反思与从俗。
诸城铁水的乔叙,是苏轼到密州后新结识的朋友。
乔叙,字禹功,曾知濮州雷泽县(今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授湖南路转运判官,未及赴任被御史弹劾罢职。
();() 现在,这位乔叙又被朝廷以左藏库副使出知钦州,左藏,属于武职,大约是掌管与保卫国库的官员。
所以说,乔禹功先生这次是由文职转化成武职的任命。
“今年果起故将军,幽梦清诗信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