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五十三章 凤凰山下的明媚春光(第3页)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

,其后,口语相传,讹“禹”

为“余”

,乃名“余杭”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

之名才第一次出现。

();()  到了杭州任上之后,苏轼办公的官舍就在凤凰山下,在苏轼看来,这座凤凰山两边各有一个像是翅膀的山脊,并且每个翅膀上都有着一座塔,中间的凤嘴正好位于自己所居官舍里的池水之上。

在官舍旁原本有一座破败不堪的堂,苏轼安顿下来后就着人开始修葺,如今已经焕然一新。

由于该堂处于凤嘴附近,于是苏轼将此堂命名为“凤咮堂”

咮,音宙,意思是鸟的喙。

闲暇时,苏轼发现山道的草丛里有不少仪态万千的怪石,遂取回家了百余块,在自己的东斋院中堆出了一座假山,再引水从假山上飞溅而下,这里的东斋院就取名为溅玉斋。

堂后还有一方形屋舍,取名为方庵。

而堆积而成的石山上人工造一小峰,在小峰上穿凿一个月形的孔洞,更是命名其为月岩斋。

一切布局完毕后,苏轼便写信向正在陵州任上的大表哥文同求诗,想知道表哥的一些近况。

外表持重,内心极富才情的文同不仅作了诗,还很愉快地把苏轼前段时间在游孤山时所做的诗,唱和了好几首。

二月间,朝廷的任命下来了。

任命苏轼以检正中书吏房公事殿中丞卢秉的身份,出任两浙提刑,专门提举盐事。

在当时,全国上下都在严加推行青苗、免役、市易等法,而浙江西部还要求兼行水利法与盐法。

苏轼接手新职务“提举盐事”

后,被朝廷要求要严密盐法,凡能煮海为盐的地方,皆要求当地的老百姓实行军事化管理,组织民夫,充任稽查队,严厉抓捕盗窃贩卖及私自架设煮盐器的百姓。

面对眼前的这一切的“闹剧”

,苏轼只好先听之任之,暂且抛之脑后。

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张次山,字希元,以太子中舍提举江南西路常平广惠仓兼管勾农田水利差役事。

因不满新法辞官而去,后经陈升之的举荐被任命为都大催遣广济河辇运。

但是,老张一听到这一任命,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

张希元不满新法,愤而弃官,在苏轼看来也算是一条战线上的同志。

老张家族里世代喜好书法,家中收藏的古今名人大咖的墨宝极多,他把这些墨宝找人全部刻到了石碑上,还专门建造一座厅堂来收藏。

弄完这些之后,又找到苏轼处,想让苏轼给写一篇记文。

面对这样一位为了百姓而拒绝强推新法的好干部,苏轼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