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属于浙江天目山由东向西绵延的支脉,以其名泉佳水著称于天下,最负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
。
如今,坐落于无锡西郊的惠山古镇,与苏州的甪直、周庄、千灯、锦溪、沙溪、同里、黎里、震泽、凤凰9个古镇,以及浙江省的乌镇、西塘、新市、南浔,共14个古镇正在一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惠山寺,就位于惠山古镇的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横街交接处)。
苏轼到了惠山,先去拜会了钱道人。
关于惠山的钱道人,前面我们介绍过,也就是钱安道的弟弟——惠山老,正是后来频频与苏轼有着交集的那位钱道人。
钱道人专门烹了小龙团茶接待苏轼,然后又带上苏轼登上惠山的绝顶,远眺了无锡的太湖盛况。
钱道人的小龙团茶又叫团茶,是产生于宋代的一种小茶饼,始制于丁谓任福建官员之时,专供宫廷饮用。
茶饼上印有龙、凤花纹。
印盘龙者称“龙团”
或龙茶、盘龙茶、龙焙、小团龙,印凤者则称“凤团”
或凤饼、小凤团。
到了仁宗时期,还为这种团茶茶饼设立了龙团茶、凤团茶、月团茶等繁多的名目,团茶中还杂有各种香料,茶团茶饼的表面则涂饰金银重彩。
不得不说,钱安道令歌姬们身穿道服,为苏轼醉唱《七返丹》来助兴,其弟钱道人用精挑细选的小龙团茶来接待苏轼,都已是倾其所有,可见钱安道兄弟二人待人接物都是一等一的厚道。
此时,杨绘(字元素)自郓州来杭,此前杨元素任亳州知州时,苏轼曾经让家族世交的苏颂之子苏嘉,给自己的四川绵竹老乡杨元素带去过一封信,其实是向杨知州推荐苏嘉的书信。
只是目前还想不到,明年这位老乡杨绘将要自应天府出知杭州,不过没关系,苏轼还是作了《定风波》词为其送行,苏轼的忘年交张先也奋笔疾书,唱和了一首《定风波》赠与苏轼及杨绘。
美中不足的是,苏轼此时的《定风波》尚属平庸之作,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那种气场还有一段不大不小的差距。
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时,钱塘有位小男童名叫彭九,年方十一岁,善于作诗和弹琴。
与人应答时意思表达得清楚又明白,就像成年人一样沉稳,此时,这个小孩还尚属行童试经的阶段。
一次在与法惠圆师的筵席中,苏轼对在座的宾客说,法惠圆师的这位小童子年龄虽小,但很会作诗。
近来,参寥子做了几首“昏”
字韵的好诗,不妨就让这位小童子也和上几首?
哪知话音刚落,小童子就援笔立就、和篇立成,诗中云“千点乱山横紫翠,一钩新月挂黄昏”
。
苏轼大为惊奇,直言此诗不减唐人韵致,因笑道,你这小童子不需念经也做得一个和尚!
于是这一年,这位叫彭九的小童子正式皈依佛门,剃度做了和尚。
这还没完,苏轼问彭九道,不知法师有没有法名,小和尚回道没有。
苏轼想起法惠圆师的弟子辈中,都是用“思”
字相联,于是就给小彭九取了一个法名“思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