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说到此处之时,王凌的后背已经被惊出了一身,但还是强笑道:“丞相,以春秋时晋国公卿氏族瓜分晋国之事来评价世家未免有失偏颇了,丞相也说了如今我大魏还有荀氏、崔氏、王氏这样为大魏基业尽心的世家大族,这样看来如今的公卿氏族是不可与春秋之时的同日而语的。”
六卿为了争夺土地,还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田制改革。
原先晋国以百步为亩,卿大夫们为笼络民众更改了旧规。
如赵氏以两百四十步为亩,韩氏、魏氏参两百步为亩,范氏、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为亩。
其中以赵氏的让利最大,土地面积增加了,但并没有增加赋税,对此深得民众的拥护。
六卿分守晋国之地,各有武装,为争取更大的利益,互相攻打不休。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鞅当政时,赵、韩、魏、知四氏与中行氏、范氏生争斗,最终将中行氏、范氏赶出了晋国。
于是,晋国政坛又开始了“四卿并列”
的时代。
晋定公死后,其子晋出公即位。
他对四卿专权极为不满。
按照常规,中行氏、范氏被驱逐后,其封邑应该充公,也就是归到晋国国君的名下。
但是四卿没有那么做,而是将中行氏、范氏两家的土地私分了。
晋出公对此事极为愤怒,于是他准备向鲁、齐两国求援,以对四卿施压。
但四卿先下手为强,公元前456年,四卿合力攻打晋出公,最后堂堂一个国君被迫逃亡,结果死于途中。
晋出公死后,晋哀公被扶上君位,但实际当政的则是知氏。
知伯当选为晋国的正卿,之后晋国在知氏的治理下,实力大增,比如征讨齐国夺回失去的土地,再如攻打郑国,连下九城而还。
这些都增强了晋国的国际声誉,引来诸多小诸侯国的归附。
知伯掌权长达二十多年,在增强晋国实力的过程中,知氏也逐渐成为晋国四卿之,在周王朝的所有卿大夫当中,也是能排上号的。
知氏一家独大,晋国的事儿基本他说了算,谁要是不听话,他就打谁,但有时候人也不能太自信,否则迟早吃亏,知氏的出局就是这样。
公元前455年,知伯打着“强公室”
的旗号,自己先主动献出万户封邑,然后也要求韩、赵、魏同样也要各献万户封邑。
韩、魏势力较弱,迫于知氏的压力,尽管不愿意,但最终还是献了地,但赵氏实力不弱,始终不肯献地。
知伯大怒,于是公元前454年,知氏便胁迫韩、魏两家联合起来攻打赵氏。
此时赵氏为赵襄子当权,赵襄子见形势不妙,于是就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附近)。
晋阳是赵氏家族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城池坚固,物资充足,更重要的是还备受当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为了灭掉强硬的对手赵氏,知伯率韩、魏两家出兵围攻晋阳,这一围就是两年,但仍未能攻克晋阳。
知伯眼看战事无果,十分着急,最后想到了用水攻的办法,他决定引晋水(汾水)以灌晋阳城,也就是水漫晋阳。
不久之后,晋阳便被水所困,其状惨不忍睹。
据《战国策》记载: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但奇怪的是,民无叛意,依然在坚守城池。
当然赵襄子也没有闲着,他也在想着反败为胜的策略,最后还真想到了。
赵氏暗中与韩、魏取得联系,三家很快结成了盟友,反手就给了知氏一记重拳。
赵氏夜袭知氏守堤之吏,开决汾水河堤,使河水反灌知氏营寨。
知氏军队很快被水淹没,全军乱作一团。
韩、魏又乘机反攻,最后,知伯兵败被杀,知氏全族被赵氏诛灭。
快穿之女配只想搞事情快穿三千小世界做任务,作为炮灰女配,她只想搞事情...
附身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决心当一个最强硬的帝王。让皇太极受尽折磨,甚至被处决前还要在西伯利亚为大明服役。令士大夫远离他乡,在美洲大陆传播儒家理学。...
郎君金榜题名,糟糠妻被骗下堂。天灾人祸频频,下堂妇死得凄凉。重生归来,她不仅要踹渣夫夺家产,还要在天灾荒年,广积粮高筑墙,过上悠闲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