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汉魏晋似乎都找不到相互制约的平衡点,所以三个省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
今之大魏王朝,太尉、司徒、司空分管军事、民事以及司法等事务,形同于三省主官;九卿不但监管各寺,还掌管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所以此时中枢官职实际已经具备“三省六部”
的雏形。
只不过三公六卿是個人,而不是相互制约的专门机构,导致每个人不受他人牵制,都有架空皇帝的权力和机会。
史上的尔朱氏集团就是因为权力太过集中,除了身为领的尔朱荣、尔朱氏以外,麾下只有高欢一家独大,从而被他借鸡生蛋,掏了尔朱氏根本。
当尔朱荣死后,再也无人能制。
直到隋朝,三省六部这个政治体系方才正式确立。
其特点就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还起到互相牵制和监督的作用,并且提高了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将权力最大的尚书省分为六部,这便限制了权臣的产生和展,又推动了六部二十四司的牵制与运转。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环环相扣,既适用中枢,也能用在地方,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中枢和地方省、市、县的官制还是在这个框架之内变化。
即便名字有所变化,可本质还是换汤不换药。
不过改革也要看时局,如今的大魏王朝好比是满身疾患、步入暮年的老人,要是大刀阔斧改革,采用虎狼之药一般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只能死得更快。
但是已经作为地方军阀的尔朱荣却无此忧。
他可以从眼前开始,集中能臣干吏、精兵强将改出成果以后,新力量就能像滚雪球那般迅壮大;然后再以朝气蓬勃的体制征战腐朽不堪的旧体制。
如果再加上十六卫府无疑更好,但卫铉不敢说。
即便傻乎乎的说了,尔朱荣也不敢用。
尔朱荣获得肆州武将的支持,这才勉强有了今天的地位,武将体系现在遍布军中、处境又是内忧外患,他怎么可能向军事体系开战?
而三省六部针对的是政务体系,一旦打造成功,在前方作战的军队能获得高效而有力的后勤保障、稳定而安全的大后方,将军们当然乐见其成。
但卫铉说出什么触犯军方利益的建议,堂中众人必然愤然反对。
既如此,又何必惹来众怒?犯下杀身之祸?
当然了,此时也不适合进行军事上的改革。
尔朱荣等人乃是当世枭雄、俊杰,岂能不知“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之妙?回想着“三省”
的相互制约、“尚书六部二十司”
的权力划分,心头剧震,无不以震惊的目光看着卫铉。
此乃治理天下的完美的行治体系,碾压了当前的国策。
就算是朝中贤能大才也想不出。
然而它竟出自一个少年郎。
众人的反应并不奇怪。
大魏王朝承载文明文化的载体、传播文明文化的途径异常稀少,无论是治国良方、古典史籍也好,还是论政文章也罢,全部是统治阶层、名门大族独有的传世珍宝。
中小世家即使有所收藏,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只言片语。
后世是因为信息达、承载和传播文明的方式多种多样,导致古人视为稀世珍宝的文明文化变得平平无奇,大行其道;人们就算没有刻意去学,也能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了解到一些官制、政策、律令、时政。
所以当卫铉把成型于隋朝、后世耳熟能详的治国珍宝搬出来,立刻将尔朱荣等人震住了。
尔朱荣深吸一口气,双眸再看卫铉,目光已有不一样的意味,就仿佛像在观看一尊金光闪闪的无价之宝。
不说其他,仅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出,此子就当得起王佐之才、盖世奇才。
这玩意不仅长得人模狗样,而且胸中有丘壑、腹藏数万雄兵;女儿如能将他牵到尔朱家,似乎也不吃亏。
如是一想,尔朱荣心态平和了,爱才之心立时生起;他无比和蔼的说道:“都督府初立未久,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我门下谘议参军事空缺,师仁若是愿意,先当经一职,帮我处理公文,如果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可对我说。”
“谘议参军事”
一个穿越者的明末奋斗史,从小小武生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开国武皇。时间从公元一六三九年开始,这一年,是大明崇祯十二年,张献忠降而复叛再起于谷城,李自成蛰伏两年重出于商洛,吴三桂刚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明清最关键的一役,历时三年的松锦大战也才刚刚开始。一个小小武生穿越明末,重整山河,再建汉家帝国。镇戍营兵小兵伍长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提督...
1842年的一个春天,格蕾丝苏醒于贫穷的伦敦东区。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二十几年,与在摄政时期生活的十几年,仿佛庄周梦蝶,让人难辨现实与虚幻。此时此刻,格蕾丝身处困境。母亲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身体虚弱,父亲也...
每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个炮灰,她们无恶不作,兢兢业业使出各种手段阻挠主角的进步,然而最终的结果都是被主角踩在脚下,成为主角的经验包。而余聆,就绑定了一个炮灰自救系统,穿越到每个世界里,抱住主角的大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