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祖宗的江山,也和我这个不肖子孙没有关系了。”
………………
卓秉恬还没有进京,但是舆论就已经开始发酵了。
虽然没有明说他是清白的之类,因为这个所谓的惊天大案是不能公开的。
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卓秉恬是如何劳苦功高,先帝何等之器重,品德何等之高洁等等。
这种舆论是一边倒的。
而且最近卓秉恬的文章诗词,再一次传播开来。
很显然是有人在推波助澜,总之是要把卓秉恬塑造成为道德大贤,古今罕有之君子,光芒夺目。
届时,什么谋害皇帝的罪名,根本还没有挨到他的身上,就彻底粉碎了。
所以在贾桢、张玉钊看来,只要卓秉恬进京自证清白,直接就赢了。
接下来卓秉恬在京中讲学几日,甚至会在上书房象征上几天课。
证明清白后,为了弥补,还需要给他再册封一个荣誉,或者给他的后人加官进爵。
今天皇帝的拜见太后的时候,太后竟然还聊起了卓秉恬,多有夸赞之辞。
皇帝顿感压力。
他很不喜欢卓秉恬,因为这是他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夺嫡期间,他奕詝长期都是失败者,失落者,大多数人都看好奕?。
因为奕?处处都比他奕詝优秀。
所以在咸丰心中,对卓秉恬甚至是有阴影的。
而现在这种阴影仿佛又来了,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说,就只是在传诵卓秉恬的文章,夸奖卓秉恬的劳苦功高,道德楷模。
那潜台词是,这样的道德君子,皇上你竟然怀疑他涉嫌谋害您?
岂不荒谬?
没有人指责皇帝,但是绵里藏针的压力扑面而来。
卓秉恬的故旧满朝堂,而且朝内大臣也绝不希望掀起这等大案,唯恐波及自身。
不过在这个时候,杜翰反而转变了立场,多次公开指摘卓秉恬施政中的多处错误。
这让咸丰的内心稍稍好受一些。
而且,这也让心思多变的咸丰再一次动摇了。
是不是自己真的多心了?被苏曳的权术利用了?
于是,咸丰主动去找皇后,询问她的看法。
皇后说,她觉得卓秉恬是道德君子,自视甚高,有些事情不屑去做的。
咸丰又去找懿嫔,询问她的看法。
此时懿嫔处于内心情绪爆炸的时刻,她没有想到苏曳的自救反击竟然是如此聪明绝顶,厉害狠毒。
而且关键时刻,她扛不住皇后压力,主动和苏曳划清界限。
如今,机会又摆在眼前了,她该怎么选?
“臣妾觉得,卓秉恬名声虽好,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苏曳这份奏章,不是无的放矢!”
在退却之后,懿嫔再一次选择冲上去。
……………………
今日朝堂上,又有人问皇帝,为何召卓秉恬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