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民妄议朝政,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忌讳的事。
轻则斩首,重则株连。
这在历史上已经见怪不怪了,隔墙有耳,更何况现在隔墙的是当今皇上,这简直就是打着灯笼上茅厕,找死。
朱元璋心底虽然已起杀机,但他却不动声色,仍旧侧耳倾听。
因为现在是窃听,对面牢房里并不知道他就在旁边,所以压根不会有任何心理戒备,会说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这就是窃听的好处,让窃听之人有一种能够听到他人真实内心想法的快感。
特别是对于朱元璋而言。
他贵为当今的圣上,想要听到真实的声音是越来越难了。
所以,朱元璋倒是很想听一听太子对封王戍边这事是怎么想的,听一听这个叫做杨炎的狂妄之徒是怎么给太子灌迷魂汤的。
封王戍边是朱元璋今年刚刚施行的政策。
在刚刚提出这个政策的时候,就引来了朝廷中不少大臣的反对。
“汉高祖刘邦大行分封,其结果成了七国之乱,唐皇李隆基遍设藩王,其结果引起了安史之乱,自汉唐以降,诸王之乱不绝于耳,万望皇上三思啊!”
不少臣工提出了反对意见。
特别是监察院那帮御史言官们。
就像杨炎刚刚说的,既然历史上出现了那么多的藩王之乱,为什么朱元璋还是要坚决的施行封王戍边之策呢?
太子作为大明朝的继承者,朱元璋当然极想听一听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
只听墙那边的朱标思虑片刻,道:“先生这个问题问得好,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认真思考过。”
“依我之拙见,当今圣上之所以坚决封王戍边,并非如朝中某些大臣所言那样,没有以史为鉴,一意孤行,相反的,他是总结西周以来的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并进行了改良,施行汉唐郡县制与元朝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即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
“大明建立三年,看似稳固,实则朝内百废待兴,朝外危机四伏,元势力虽已退回岭北行省,但仍很活跃,时常南下侵扰,对大明构成严重威胁。”
“皇上采取封王戍边之策,实则是效仿了春秋战国诸雄侵夺夷狄土地,尊崇周室天子的做法,如此一来,北方的北元、瓦剌、鞑靼、女真等游牧民族不仅不能染指中原,反而要时刻面对来自诸王侵夺牧场领地的威胁。”
“此外,皇上分给各地藩王一部分的军权,并没有给干涉政务的治权,这样一来,藩王大局上根本无法对中央集权造成损害,除非藩王们联合起兵造反!
但分地为王本身就对他们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没有哪一方势力会突然崛起。”
“实际上,这样的分封政策也表明,皇上其实很清楚封王的隐患,他已经在尽量避免历史上那些诸王之乱的风险。”
“所以皇上在权衡利弊之下,最终还是决定采取封王戍边之策。”
朱标话讲完,杨炎不禁为他轻轻鼓起了掌,赞叹道:
“好,说得好,黄公子好学识!”
杨炎喜欢和黄子顺交谈,可不仅仅是因为黄子顺能给他搞来好酒好菜,让他在狱中不至于受苦,更因为黄子顺本身是一个教养极好的人,虽然身为勋贵之后,却毫无勋贵的骄横之气,学问功底颇为深厚,温文儒雅,更难得的是,即便如此,仍旧虚心好学。
对于朱元璋封王戍边之策,朝中多是反对的意见,而他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理解朱元璋看似一意孤行的做法。
殊为难得。
杨炎对黄子顺赞赏有加,而墙那头的朱元璋自然更是了不得,原本阴沉着的脸直接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一个标准的老父亲式的欣慰夹杂着骄傲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朱标是他的骄傲。
生前,晏暠一直不明白,明明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何父母总是偏爱弟弟把所有好的都给他,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得不到关注。越是如此,晏暠便越是难受,越是不平,于是处处都和弟弟争。只要是弟弟想要做的事情,他也...
这里是王者荣耀的世界,秦楚汉魏蜀吴宋唐八国争霸,华夏陷入纷争西域三十六国为魔王统治,对我华夏大好河山垂涎欲滴从大唐边境的长城开始,拒北夷,抗魔种。一人一剑入长安。这是李白携青莲剑仙之名,直播...
毁她容貌废她手脚杀她父母弄哑她的弟弟霸占她的家产前世那些人将世间所有的狠毒在她面前演绎到了极致。重活一世,她一定要让所有的仇人血债血偿他是帝国男神,遇到她之前,冷肃强大不近女色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