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结果如果细看的话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社交网络多样性越强,经济排名就越高。
在统计上我们使用“相关系数”
来表示两个东西之间的相关性,它的值在-和之间,越接近,就表示这两个东西越容易一起变大和变小,负值则表示二者变化的方向相反。
这个研究现,小区的经济排名与其社交网络的“社会多样性”
和“地区多样性”
的相关系数分别是o和o。
这意味着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络,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区多样性更重要。
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
我们设想富人的联系人数也应该较高,因为他们认识的人比穷人多——这也是对的,但联系人数目和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只有o,并不太重要。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打电话时间长短,跟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是-o,也就是说富人虽然爱跟各种人联系,但真正通话时间比穷人短。
这种数据分析的问题在于它只能告诉我们社交网络跟经济地位之间有这么个关系,但不能告诉我们到底是谁导致谁。
是因为你富,才有不同的人愿意跟你接触,还是因为你愿意跟不同类型的人接触,才导致你富?granovetter的理论还有另一个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认识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弱联系,强联系只是少数。
如果让所有认识的人每人给我们一条工作信息,最后有用的这条信息当然有更大的可能性来自弱联系!
granovetter在他年的论文里承认了这个问题,但他也提出了一个解释:生活中强联系和弱联系跟我们交流的次数相差极大。
我们跟强联系之间交流的信息,要远远多于弱联系。
这种交流到底多多少,他没有办法量化计算,但是来自弱联系的信息总量可能并不比强联系多。
这样看来还是弱联系重要,因为它传递的有价值信息比例更大。
后来类似的质疑不断有人提出,但granovetter的理论还是经受了考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条龙全集请大家收藏:()一条龙全集更新度。
所以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
,而是信息的传递。
亲朋好友很愿意跟我们交流,但是话说多了就没有新意了。
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对象进行的。
这个猜想怎么证实呢?
谁给你的信息重要?
也许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不少蛛丝马迹。
在有了网络后,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我们是通过什么联系得到新知识的。
比如你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经常阅读和转来自网友的各种推荐,那么是亲密好友的推荐更有用,还是弱联系的推荐更有用呢?face的数据团队o年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项非常巧妙的研究。
研究者有个简单办法判断你跟各个网友之间的联系强弱。
比如说如果你们之间经常互相评论对方的状态,那么你们就是强联系的关系,否则就是弱联系。
让我们来看看人们在face上分享的那些网页链接——如果你分享这个链接,你大概认为这个链接是有用的。
这种分享有两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