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着慎哥穿上这一身衣裳露出的笑容,心里很不是滋味,“你放心,等姐明天挣了钱,就给你买一身布料。”
沈静原本就有这个打算,如今要送慎哥到里长家读,怎么也要置办一身见人的新衣裳。
不过光有衣裳也不行,自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可是第一天上门总得表示点心意。
沈静想了又想,只能做些吃食了。
这吃食送到里长家,既能表示自家的心意,还能获得贡献值,简直是一举两得。
所以沈静等慎哥睡下以后,又在厨房忙活了半天。
她在厨房忙活的时候,又收到了30个贡献值,都是刘家人对那榆钱饼给出的好评。
沈静不由弯了弯嘴角,来想要达到这100贡献值也不是很难嘛。
第二天清早,慎哥刚从床上起来,沈静便端来了一盆温水。
之前沈静一直忙着采野菜的事,早上甚少顾得上慎哥,如今要去里长家读,总不能蓬头垢面的去。
沈静先用温水好好的给慎哥洗了个脸,又用一把缺口的木梳仔仔细细给慎哥通了通头,末了又寻了两根红绳,给慎哥梳了两个抓髻。
等慎哥再穿上那身借来的浅青色春衣,整个人马上就不一样了。
“没想到我家慎哥打扮起来这么清秀。”
沈静由衷的赞道。
慎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姐,我饿了,什么时候吃饭啊”
“饭已经好了。
现在就可以吃了。”
连着吃了好几顿的酥皮小糖饼,沈静怕慎哥吃多了会腻,今天早上便做了鸡蛋面。
刘大娘上次送来的鸡蛋只剩两个了,沈静索性全都打到了锅里,等面将熟的时候,又往里面扔了些野菜。
春天的早上还有些春寒,一碗面条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过来了。
慎哥放下面碗的时候,头上还出了点汗,只觉姐做的饭越来越好吃了。
饭后,沈静把碗筷洗漱好,又背起装满东西的筐子,便带着慎哥去了里长家。
里长家早在好几年前就把名下的几十亩地租了出去,因此不像村里其他农家人一样天不亮就起来。
沈静带着慎哥过去时,里长一家刚吃早饭。
沈静便把早就准备好的十个酥皮小糖饼从筐子里拿了出来,这十个酥皮小糖饼都是用发面做的,吃起来既有嚼劲,也能多放两天。
里长只客气了一下,就让自家的老婆子接过了包好的糖饼。
沈静又叮嘱了慎哥一番,无非是让他好好读,好好听里长的话。
里长自己念过几年私塾,不过先生说他不是读的料,所以念了几年识了些字便回家了。
有原来的私塾生涯做底子,里长教二孙子识字的时候并不吃力,就是二孙子恐怕和大孙子一样也不是这块料。
如今来了一个慎哥,里长便想要考考他,想知道他资质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榆钱有很多吃法,初中的时候过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文章,对作者笔下的榆钱饭印象特别深。
作者笔下的榆钱饭做法特别简单,九成榆钱加一成玉米面,然后上屉蒸熟,撒上青葱,泡上老腌汤。
感兴趣的亲们可以搜一下刘绍棠的这篇榆钱饭。
最近为了写这本,想要了解一下旧社会的乡下生活,便翻找了一下乡土作家们的作品。
可是发现我还是最喜欢刘绍棠的,特别是那篇蒲柳人家。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