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48 历史交流会6 簪花少年郎宋之服(第2页)

三脆装盘,清香脆爽,颜色嫩生生的,似带着春天的蓬勃生气。

麻布衣老者拈须,咀嚼片刻,满意眯眼,长叹:“笋蕈初萌杞采纤,燃松自煮供亲严。

人间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

“勉强能入口了。”

小夫妻极高兴,显然得到如此评价便很满意了。

老者见周围人多有关注,同桌似也好奇,含笑指向山家三脆,解释:“此菜源自魏王,他这人富贵荣华,却最喜这三味。

野菜清心脆爽,在我看,三脆尽得了山林野趣之味啊。”

小娘子欢喜记录下平公讲的诗词典故,这是她日后红火的生意买卖呢。

讲完典故,平公见小夫妻还眼巴巴瞅自己,拈须思忖着:“山家三脆之精髓你已得了,说道新菜也无妨。”

“雪翻夜钵截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

“此为酥黄独。”

小娘子欢欢喜喜离去,高兴极了。

食客们品评着美食诗词,笑谈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平公您何时说花羹与小娘子?也好让我等沾光,一饱口福。”

“稍待,稍待。”

食客们轻松惬意地对话。

老教授与观众们却由衷感受到宋人迥异于现代的饮食生活观念。

宋人将吃饭当雅事,他们惬意悠闲地行走生活,在纷扰红尘的烟火气也把雅致进行到底。

三位老教授是文人,更能感受这份刻入骨髓、深入民众的观念,是追求美和雅致。

哪里似他们想象中的封建王朝,缺衣少食,文化贫乏,百姓困苦。

对雅的追逐,是宋人由内而外的体现。

他们不似后世,随便摆盘当精致,这份追求在色香味,更在精神境界上。

美食之乐,在轶事诗词,在百味百样。

徐徐清雅的从容,太迥异于追求效率的现代观念,却合了观众的向往。

“听诗听故事吃饭,老祖宗会玩,好有趣呢。”

平公取胡椒粉,撒鱼汤上,徐徐搅拌。

他眉梢眼角带笑,瞧着是个平顺和善之人。

何声老教授尝试攀谈,顺利与对方搭了话。

他徐徐转入正题,似好奇,又似觉得新颖:“那些官员何故帽上簪花?”

平公徐徐笑答:“官家爱以罗花赐百官,久而久之,自上而下,以簪花为风尚。”

“温兄初来了东京城,还有许多机会瞧更大的盛景,今日实在不算什么。”

“盛景?”

“不错。

皇家举祀,届时文武百官万数繁花满御街,倒似红云冉冉来,才叫个繁盛。”

温老教授听得入神,街角远处喧闹起来,他也不在意。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