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说我先说一下太极拳练法:太极,是由无极化生的,是阴阳的本源。
运动时,分别反映出相互矛盾的一阴一阳;静止时,阴阳两者就合归于一体了。
动作切不可过分或不足,肢体要及时地随屈就伸。
对方用刚劲打来,我以柔劲引化,这叫做“走”
;我顺势粘随,迫使对方陷于背境,这叫做“粘”
。
对方行动快,我反应也要快;对方行动慢,我相随也宜慢。
虽然应敌的机势是千变万化的,但那基本原理却是一脉贯穿的。
须从熟习着法入手,而渐渐懂得劲的变化规律,再由懂劲进而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然而如不是经久地刻苦锻炼,是不可能一下子突然精通的!
颈部肌筋要放松,头部要正直而自然地向上顶起;并采用腹式呼吸,使内气能下行而沉于丹田部位(不致使气血上浮)。
身体不可歪斜摇摆、前俯后仰,劲路的虚实要忽而隐藏、忽而显现(使对方吃不准我的劲路,猜不透我的心思)。
我左侧的肢体如微感重意,就立即将左侧的这一部分肢体变虚;我右侧的肢体如微感重意,也应立即把右边的劲隐去(使对方无法“得实”
而攻)。
对方仰攻,我就升高,使他深感高不可攀;对方俯袭,我就落低,使他顿觉深不可测。
对方进身,我就引之向后,使他感到越是向前,形势越加深长而终不可及;对方退身,我就乘势进逼,使他觉得越是后退,形势越加局促而陷入困境。
衡量敌劲轻重的准确性,不可有一根羽毛分量的误差;感觉敏锐的程度,要使苍蝇、蚊虫都落不到我的身上。
总之,使对方难以知道我的动向,而我独能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
英雄之所以能无敌,都是由于这个缘故而达到的啊!
这种拳技的其他流派很多,其拳架姿势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不外乎以强欺弱、以快制慢罢了!
有力气的人打败没有力气的人,手脚慢的人输给脚快的人,这些仅仅挥了人的天赋自然的本能,而不是由于学习了劲的规律而有所作为的关系啊!
仔细分析“四两拨千斤”
这句拳谚,显然不是主张以强力胜人的:请看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能抵御众人的情形,单纯地依靠快又有什么用呢?
立身要像天平那样中正不偏,还要灵活得像车轮那样圆转自如。
对方用劲,我要相应地把自己的劲偏沉于一端(不与对方的实力相顶相抗),这样就能保持劲路的相随而畅通。
反之,如我也以重力相抵抗,那便形成“双重”
,这时劲路就生重滞而停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