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身心已颇为疲惫,云无圣离开父母之后,就独自一人回到了房中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云无圣就到了父母的房间,缠着父亲了解修炼的方式和境界。
本来,云干杰并不想过多的涉及这个话题,害怕因此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但因为云无圣一直在坚持,所以云干杰便将自己所知,按照相对浅显的方式,一股脑的全盘托出。
“孩子,这些话我只会给你讲一遍,希望你牢牢记住,虽然并不一定正确,但也是为父多年来对世界体悟得到的收获。”
“世界在本质上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部作品的塑造者究竟是谁,也不知道他塑造世界的意图究竟在哪里,但是,通往理解的道路并非是隔绝的。
虽然我们并不能在一瞬间就到达终点,虽然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也看不到终点,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艰辛的努力,是不断地靠近对于世界的正确的解答。”
“而修行的道路就是追求这个答案的道路,就是追求对世界理解的道路。
虽然理解世界对于所有人来讲都是一种最根本的使命,但上天造人终究是有差别的。
大部分的凡人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向苍天进行询问的权利。
但在这芸芸众生当中,还是有一部分人被选中,走上了这条理解世界,同时也是对抗世界的修行之路。
而这也是气窍数量及其构成的意义所在,正是这种基本的搭配,把人群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世界的使用者,和世界的追问者。
也即是凡人和修行者。”
“对修行者来说,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成长的环境,因而每一个人的心性和对世界的反应都不同,每一个修炼者本质上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生命的修炼道路。
这也便是所谓的众生纷纭的‘人籁’。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都会出现差错,也会遭遇到无穷无尽的困难,正如我和你的母亲一般,只要踏入修行者的世界,这便是必须要面对的事实。”
“因为只有在人群当中,只有在自然和实践当中,经历过无数的挫折之后,一个修行者才能够逐渐理解世界的某一部分。
这种理解世界的过程如果没有伴随着痛苦,那便意味着这种理解本质上是错误的。
要获得多大的成功,就必须有多大的付出。”
“换句话说,修行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就是逆着世界前行的过程,也就是逆着世界追问的过程,或者通俗来讲就是逆天改命的过程。
如果一个挑战者遇不到被挑战者给予的磨难,那边意味着从一开始这场挑战就失败了。
所以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虽然我不知道你是否能够修炼,但是我知道你的挑战是成功的,因为世界在你刚生下来时就在磨练你,甚至在你未出生之时,这场磨炼就已经开始了。
但这种挑战也有界限,如果超过了承受的范围,‘置之死地而后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精绝世界中,修行首先意味着对于精气的理解,如果说修行意味着走上了一条道路,那么在这条道路上精气就是最为重要的食粮。
《南华经》中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也就是说,在修行的道路上,积攒的消化的粮食越多,也就能够走得更远,登得更高。
《道德经》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也是这个意思。”
“但对精气的理解和运用只是修行的一个方面,对于一个在修炼方面有着大志向的人来讲,理解自身的身体结构和灵魂结构,是另一件同等重要的事情。
正如《南华经》中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这便说明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前面已经说过,每个人在气质上和天赋上都有不小的差别,有些人身体比较燥热、性格比较急切,因此需要温和的功法加以压制。
有些人则太过阴柔,需要刚猛的功法加以调和。”
“当然,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强化自身的特性,但这也意味着,修炼者必须接受可能存在的极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