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43章(第5页)

绳子没入水中后,又斜拉着往那方形的岩洞里带去。

岸上安静异常,时间在十秒半分的在流逝,手中的绳索一寸又一寸的在往外放,而捆在另一头的王军英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看来潭水延伸进那岩洞的水道还蛮深,不知道王军英是到头了,还是在继续下潜寻找门道。

平稳放绳中,我又在脑袋里将这个“逃脱方案”

的步骤理了一遍。

还是那句话,我对这个法子并不报什么希望。

不报希望的原因很简单,不论思维怎样乐观,我都无法相信面前这口潭水,真有一条水道能畅通无阻的让我们顺利游出天坑。

那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虽然我不懂什么地质知识,但我能猜到,老天爷塑修万物之时,绝不会像施工队修筑水泥公路那般,平铺直达,目的明确。

水道里的情况,肯定要比我们复杂百倍。

里面也许错综复杂如交桥,水道贯通如路网,不大可能是我们设想的那样“一马平川”

面前阻挡咱们的岩壁,不是木门,也不是泥墙,不是说找个狗洞就能钻出去了。

谁也说不清那该有多厚。

假如有什么出路,恐怕也该是需要在岩体里头百绕而寻后,藏匿在不易发现的暗水道中

可就算是王军英在水下摸到了什么暗水道,想要通过暗水道出去,也不会是像平地那般,可以轻松入道而出。

谁知道那些水道多深多浅,或是多长多短,又或是多急多拐?我们几个人身上,根本没有任何辅助游水的装备,又如何可以能通过暗水道逃出生天呢?

而其他的不可测因素,更是不胜枚举。

总的来说,关于这个“逃离方案”

,我们计划得过于理想化了。

甚至还没来得及去考虑其可行性与不可行性,就仓促下水了。

但我之前也说了,在今天回忆起来,这只是当时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

——五个人被困天险之下,有攀登之心,却无崖可攀。

比起焦头烂额的原地打转,往水里乱摸门道,其实是一种发泄困苦、消磨精力的“集中表现”

但总归总,有句话讲得很对,人类能世世代代走到今天,不是靠简单的推理和臆想,靠的是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这一个小小的侦察兵,见得不多,识得更不广,仅凭自己的所知所见,就去想当然去胡猜水下的情况,不免有些胆大妄为了。

究竟能不能摸着什么门道,还是需要等王军英出水才知道。

时间静静的过去了大概三四分钟,水面早已恢复了平静,仅剩那一根绳子,还在不停得吃如入水中、拖进洞里。

我不由感叹,王军英这人的水性,还真是好。

只见绳索入水,不听水下音讯,捏着绳索的四个人围在潭水边,焦急难耐。

大家巴不得让王军英背上一个防水电台,让他随时向咱们汇报水下情况。

黄班长不时的抬手看表,看算时间。

“还不上来。”

他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都三分半了。”

旗娃张开口,想说句什么,但又憋住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