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430章(第1页)

>

萧景曜都没想到他在百姓中的口碑这么好。

但百姓不抵触陌生的粮种,这是好事。

土地都是有数的,每一粒米对百姓们来说都十分重要。

地那是得种粮食的,要是瞎种旁的东西,万一伺候不好这个新口粮,以至于今年颗粒无收,谁来替他们饿肚子?

大齐当然不会让百姓一下子全都把空地都种上红薯土豆和玉米。

百姓们伺候庄稼多年,自有一套农事经验,要是朝廷直接下令强制他们种哪些粮食,反倒会适得其反。

萧景曜还给永嘉帝提议,建议农户们拿了种子后,允许他们种在自己的自留地上。

所谓自留地,就是屋前屋后以及开荒出来不算在赋税中的那部分土地。

土豆和红薯不太好保存,就算收税,现在大部分地方还是交实物税,也就是种什么粮食就按照税率交多少粮食。

土豆和红薯含水量多,并不是特别好保存的粮食。

一路从各地运进京城,怕是就坏了一半。

既然如此,还不如让农户们在自留地里种些土豆红薯和玉米,这样一来,百姓们家里就能多出不少口粮,起码一家人不用再饿肚子。

土豆玉米和红薯的口感,可比剌嗓子的麦麸好多了。

萧景曜亲自去过乡间地头,十分清楚,有时候官员们根本不放在眼里的一小袋粮食,就足够让老百姓卖儿卖女。

多一份口粮,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多出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尤其是在灾年,这些口粮不知道能救回多少人的性命。

永嘉帝并非不知道民生疾苦的帝王。

虽然他不像萧景曜那样,真正地在田间地头行走过,和庄户们有过交流。

但永嘉帝看过户部的记载,也熟知各种物价,内务府的账本都瞒不过他。

不知道是不是和萧景曜待久了,永嘉帝也喜欢动不动就查个账,让内务府的官员们苦不堪言。

有这么个对物价了如指掌的帝王,内务府的官员记账有多小心翼翼自然是可想而知。

反正一个鸡蛋二两银子的离谱账目,肯定不会出现在永嘉年间的宫中账目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永嘉帝对百姓也有许多怜悯。

萧景曜一提出这个建议,永嘉帝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当即点头同意。

反正眼下各个港口收的商税十分丰厚,一车一车的往京城运银子。

朝廷不缺钱,不缺粮,何必对百姓这么苛刻?

于是永嘉帝大手一挥,随便农户们把这些高产粮食种在哪里。

又因为地区差异,永嘉帝先让京城以及京城附近的几个州先种种土豆玉米和红薯,等到成功后,再推行到全国,很是稳妥。

百姓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喜极而泣,跪在地上痛哭不止,感念帝王仁德。

这要是真的,他们每年就能存下两三千斤的口粮,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农业上的事儿,萧景曜不一定有农官懂。

萧景曜告诉农官油菜和花生都能榨油,在花生和油菜成熟后,农官就撸起袖子研究怎么将它们榨出油来了。

研究院那边也特别配合,有人已经组了个小队,和农官这边合作,准备弄出个省时省力的榨油机出来。

还有打谷机,脱谷机等各种提高农活效率的机器,研究院那边都开始做课题搞研究。

蒸汽机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一帮人每天都窝在实验室中,光是图纸都不知道画了多少。

埃尔维斯等人简直就跟回到了快乐老家一样,就是这个氛围!

他们可太熟悉了,科研氛围如此浓厚,他们果然没来错地方。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