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国土面积小,黎民的数量不多,方便推行。
关键是这里也形成不了什么有力的反抗,即便新政策玩脱了,也能轻松补救。
可惜隶书还没改好,程邈最近才被抓壮丁。
扶苏有些遗憾,早知道自己的伪装没什么用,他就不搞那些有的没的了。
直接第一时间把程邈弄来,现在说不定文字都改好了。
不过现在也不迟,毕竟他在父亲那边都已经过了明路。
他可以多多给李斯和程邈提供建议,加快他们的简化速度。
扶苏翻看了一下这半年来大秦学堂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名单,发现这些成绩不错的女子大多是之前就学过字的。
因为有认字的基础,记忆起秦律来事半功倍。
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是秦人,从小接触秦律,很多律法内容早就烂熟于心了。
可惜此前大秦没有女官的岗位,这些女子学了认字也没什么用。
除了自己在家琢磨学问之外,也只能和普通女子一样默默等待嫁人生子。
学堂的建立给了她们一个新的选择,于是好些个不甘心就这么埋没一身才华的女子毅然选择了入学。
扶苏在查看过她们的档案之后,决定先把人派往韩国。
隶书没改出来不要紧,她们反正也不用着急学认字。
不如去韩地实地考察,学一学当地语言、了解一下韩地民风。
作为基层官吏,她们到时候是要和那边的韩人长期打交道的。
所以光会说韩国方言并不够,还得对那一片的风土人情有足够的了解。
律法条文是死板的,但是执法过程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扶苏给出的是盛世大秦版本的律法,已经几乎消弭了六国之间的差异。
可其实刚一统的六国,应该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秦律需要有细微的差别。
然而扶苏对这些六国旧时的风俗了解得不算很多,让他针对性修改实在是难为他。
倒不如在执法上做手脚,这样也不必反复调整秦律了。
律法条文毕竟不是儿戏,还是得少做更改为妙。
“等她们在韩地和庶民们混熟,新文字应该也造得差不多了。
借着双方的交情,她们再提出教导韩人学习雅言和雅文,想必韩人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
扶苏张口就把书同文的隶书定位成“雅文”
,捧到一个黔首仰望的高度,企图诱导黔首们心生学习文字的向往。
蒙毅表示学到了,但又提醒道:
“韩国故地的官署中有往年的旧档案,派去的秦吏若是不会韩国文字,只怕看不懂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