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佛教兴起,道教兴盛,饮茶又与宗教活动联系起来。
道家认为,茶可以帮助修炼“内丹”
,升清降浊,达到长生不老;在佛家看来,茶可以帮助禅定入静。
姑且不论茶是否真的有这些功效,佛道两家客观上确实促进了茶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展。
到隋朝时,饮茶不再只是上层社会的事情,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下层百姓也可以饮茶,社会中形成全民饮茶的习惯。
同时,这时的饮茶也不仅是局限于茶的药理作用,这也就代表着到这时,中国茶文化已经正式确立。
当然,隋朝时全民饮茶,大多数人还是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的。
直到78o年,陆羽着《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扬光大。
《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
在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茶书大量问世,比如《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文人们崇尚饮茶,大量关于茶的文学作品也纷纷诞生,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就在2ooo以上。
我们熟悉的杜甫、白居易、范仲淹等人都是品茶行家,他们客观上也带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展。
此后,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代的“宫廷化”
、“文人化”
,元代的“简约化”
,到明清时,茶文化已经十分繁荣。
直到现在,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对于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论是英国茶文化、韩国茶文化,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起源于中国。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展进程,不仅是茶的从无到有,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精神文化的展,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结晶,这才是中华茶文化最珍贵的地方。
最近接了个代言,关于茶叶的源地,开旅游项目,那个看着简单,表情不到位和了解不到位,宣传片都要重拍。
实景拍摄,那里景色宜人,随处可见的淳朴民风,一片片菜园绿油油的,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江南茶区的区域范围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的中北部、安徽长江以南、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广大种植区域。
地势: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
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
气候:大部分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在南部广东福建一带,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降水量14oo毫米-16oo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6o-8o,秋季干旱。
光照:年平均气温在15度到18度之间,无霜期天数在23o28o天之间。
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酸碱度ph值多在5o55之间。
茶树类型
大多是种植灌木型茶树,以中叶种和小叶种为主。
茶树品种
主要有鸠坑种、龙井43、浙农12、福云6号、政和大白茶、水仙、肉桂、福鼎大白茶、祁门种、上梅洲种等。
爷爷上午给小寒讲述了其中一部分,后面的分三天讲。
接下来听爷爷讲述了另外的一部分内容,大意就是茶的产地不同,喝起来感觉各有差异。
安溪人,真好礼,待人接客先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