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最是各路消息的灵通所在。
说书先生醒木一拍,口若悬河讲起即将到来的封神大业、世间传奇,听众们围坐桌旁,听得如痴如醉。
时而为英雄壮举热血沸腾,时而为奸佞恶行义愤填膺。
店小二长嘴铜壶,穿梭其间,精准注水,热气腾腾的茶水驱散人们心头阴霾。
正论及战事,有人呼地拍桌而起:“咱西岐行得正坐得端,是世间正道,纣王无道还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回!”
众人纷纷附和,豪情满怀。
学堂内书声琅琅,稚气童声诵读经典,先生手持戒尺,踱步其间,耐心讲解文意。
窗棂透进斑驳日光,映在孩童们专注脸庞。
他们识字明理,学的不仅是诗书,更是为人处世之道、忠义报国之理。
课间休息,孩童们三两成群,讨论志向,有的要做驰骋沙场将军,保家卫国;有的愿为贤能谋士,辅佐君王;还有的说要行医济世,救死扶伤,眼神中满是憧憬。
夜幕低垂,繁星如钻洒满夜空,月色如水洒在西岐城。
街巷里,打更人准时敲响铜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的吆喝声悠悠回荡。
百姓们陆续归家,屋内烛光摇曳,一家人围坐饭桌,粗茶淡饭,笑语晏晏。
士兵们坚守城楼,身披铠甲,手持长枪,目光炯炯巡视四方。
城下,偶有夜行货郎匆匆归家,士兵会轻声叮嘱“稳着点”
;若遇迷路路人,还热心指引方向。
东方欲晓,西岐城中庙宇道观已经香火鼎盛。
寺庙里,僧侣们诵经祈福,木鱼声声,梵音袅袅,为西岐安宁、军民顺遂虔诚祝祷;道观中,道士们设坛做法,念念有词,祈求风调雨顺、战事消弭。
善男信女们手持香烛,跪地磕头,额头触地,满心赤诚,将希望与心愿托付神明。
青烟升腾,萦绕梁柱,似传递着人间祈愿直达天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祥和之下,暗流涌动。
远方探子快马加鞭赶回,带来殷商又开始新的一轮攻城的消息。
消息如巨石入水顿时激起千层巨浪,一时间,城中气氛凝重起来。
但短暂慌乱后,军民迅镇定。
姬紧急召集士兵共商对策;士卒们日夜操练,磨砺兵器;百姓们自组织,筹备物资,青壮年男子踊跃参军,誓言扞卫家园;妇女们日夜赶制干粮、冬衣,针线穿梭,细密缝补;孩童们也不再贪玩,帮忙搬运物资、传递消息。
阿闯是个出身微寒、四处漂泊流浪的普通汉子,家乡遭逢兵祸,田园荒芜,亲人离散,为了寻一口吃食、觅一处安身之所,背着破旧行囊,一路风餐露宿,听闻西岐之地在姬昌的治理下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仿若乱世之中的世外桃源,便怀揣着一丝希望,朝着西岐的方向艰难跋涉而来,未曾想到刚刚来到西歧,朝歌的兵马就开始攻城。
阿闯昨晚匆匆宿于此地,尚沉浸在睡梦中的他,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急促脚步声与低沉有力的号令声骤然惊醒。
满心疑惑的阿闯匆匆披衣出门观望,眼前的景象瞬间令他目瞪口呆。
只见平日里那些握锄把犁、憨厚朴实的庄户汉子们,此刻全然没了农夫的模样,一个个身着粗布短衫,却整齐列阵于宽阔的打麦场之上,人手一杆打磨得光滑尖锐的木枪。
伴随里正雄浑有力的吆喝声,木枪此起彼落,刺杀动作娴熟利落,枪尖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着森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