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定在禹庆城的谷集镇,坐马车到曲陵镇来,大概需要十几天功夫,比起之前做游医不知兄弟儿女去往何方,这种距离,已经算近的了。”
姜白芷做了个分院计划,至于具体怎么选址、建立、再构成跟这边医院一样的医疗体系,就需要二伯这个当院长的下决策了。
为了让二伯行动更顺利,姜白芷让整天闲着收钱养老带孩子的陈地主出山,跟着二伯走一趟,帮助他建好分院后再回来。
如今禹庆城也挺平静的,姜白芷不担心他们的人身安全问题。
原先禹庆城比较乱,官员不太作为。
后来曲陵镇发展迅速,使得镇知守受益,升了官,被调动到禹庆城做城知守,他大儿子也顺利考到了官职,被分去禹庆城一个镇做镇知守。
父子上下配合,花了几年时间,把禹庆城整治得还不错。
朝中有人好办事,有郑家父子在,姜白芷选择去禹庆城一个小镇开医院的分院,总归要更顺利些。
就像是三弟姜黄柏,由于是郑家的女婿,早在岳父走马上任的头一个月,就直接跟去了禹庆城,在好多个村子里都雇了人为他养鸡养鸭养猪,然后在禹庆城每个镇都开了卤味店分店。
他去禹庆城的时候,那边还乱着,可因为都知道他背后有关系,没有地痞流氓敢欺负到他头上,就只能眼睁睁他赚钱赚到手软。
姜黄柏本人不怎么贪图享受,只贪图赚钱的过程。
赚到了钱,按分成送一部分给姜白芷,然后除了留足够的周转资金,还有准备以后再去别的地方开分店的资金之外,多出来的银钱全给妻子随意花用。
郑家父子能在禹庆城迅速站稳脚跟、建立属于自己的官僚势力,从而完成整治工作,跟姜黄柏赚了很多钱给妻子,随便她支援娘家也有很大关系。
他们两边算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姜家其他人跟郑家没有这么直接的关系,也害怕一下子全涌过去,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郑家父子无力给所有人保驾护航,便安心等禹庆城基本安稳后,才渐渐将部分资产往那边转移一部分。
毕竟,光靠曲陵镇这边的作坊产量,已经供应不上全国的需求了,他们之前分别在文赋城不同的镇子开了几个分作坊,让文赋城变得过度繁华。
如今,是时候往周边转移了,不然文赋城这边的物流运输压力太大,还容易养出靠打劫过往商队为生的土匪团伙。
光是在文赋城里,大哥的织布坊、二嫂的染布坊、杨二郎的印花坊、小妹跟她男人合伙的护肤品作坊、小弟的香露作坊、还有李四家做玻璃的作坊,都至少开了四家分作坊,一个个都是文赋城出名的有钱人。
这些作坊带动了整个城镇的发展,原先的泥土道路,大大影响了物流效率,姜白芷就送了郑家父子还有陈地主一个机会,让他们假装意外做出水泥,然后将制作水泥的办法献给皇帝。
皇帝赏赐了陈地主千亩良田跟大笔金银,让他成了更富有的地主老爷;至于郑家父子,他们是当官的,皇帝也意思意思赏了许多银钱,更多的好处是皇帝将他们父子俩记住了,只要他们能干出实绩,就能稳步往上升官,不怕有人从中作梗。
文赋城很繁荣,税收的银两特别丰厚,便优先给商队常走的大路修整成水泥路,然后慢慢将其他道路也修整一番。
有了水泥,还有姜白芷说出的钢筋水泥打地基的法子,文赋城这边已经能做出五六层的高楼了。
太多商人趋利来的文赋城,要不是有高楼房居住,文赋城都不知道要怎么容纳这么多往来的商人跟雇工。
在相邻的禹庆城做官的郑家父子,则是仗着跟文赋城这边很多官员很熟悉,“借贷”
了许多水泥,提前将城镇之间的主道路给修成了水泥路。
等姜白芷他们纷纷过去开分医院、分作坊,禹庆城能很快地适应他们带来的人流量。
这是姜白芷跟郑家人私下商议的决定,并没有很多人知晓。
准备好要开分院,姜白芷给还在当禹庆城知守的郑大人去了信,然后花了几天时间,做了简略的计划,便召集全院职工,宣布了要开第一家分院的事情。
“诶,我只是副院长吗”
胡嘉鸣已为人父,却还是少年时那般有话直说的性子,“还以为我也能直接搞个院长当当呢。”
姜白芷无奈地瞪他一眼,“你要是再稳重一点,好好培养你的徒弟,多充足人手,再过些年,就能做新分院的院长了。
我们的目标是在锦华国所有大城里都至少有一家分院,你们的机会多得是呢。”
按照现在的医务人员数量,去禹庆城开个分院是轻轻松松。
等那边将病人分流一部分过去,姜白芷会这边医院的忙碌情况,再决定是继续再到另一个相邻的城镇开个分院,还是等待一两年,多培养一些人手再开。
要是人手充足,二伯、三叔、四叔、郭子仪、胡嘉鸣、易大夫这几个人,都是妥妥的院长人选。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