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题分别为一问朝廷设立学堂的用意何在,二问与他国相处之道,三问强国变法之策,四问教农富民之法,五问边境护民之方。
其实从这五道题考试的内容就可以出来,其实这算是一个系列的问题。
比如第一问就是在寻求培养人才的方法,有了人才,再教农户富裕起来,那么国就会有钱,有钱之后又问如何改革国家法令,使国家变强,最后开始讨论护民和与邻国外交相处之道。
对于第一题人才培养,何文静不准备照搬现代的教育,这个古人一时没办法接受,因此便折中了一下。
首先,古代因为是君主专制的制度,所以要教授百姓有善良忠之心即忠君,其次,朝廷选拔官吏,以科举取士为主,但对于其余限制不能参加科考的百姓,可另外分设门类教之,尤以各种复杂难学的技艺为主。
“如此,百姓既能自立,则不生乱心,君亦安之,国亦安之,民亦安之。
谨对。”
做完第一题,已经临近中午,何文静把试卷放到一边晾干,一边往风炉中加水,一边思考后面几题。
其实从第一场开考时他就有种感觉,如今的朝廷应该有思变之心,比如第一场的第一题中的“在亲民”
,这里的“亲民”
又作“新民”
的意思。
然后这接着的第二场,思变之意更加明显。
所以他才敢提出类似于现代职业学校的概念来,虽然是已经阉割过的,不过核心是这样没错。
那么后面的几天考试,他是要继续按照这种思路答题,还是按照古代科举中规中矩的作答呢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后一种比较保险,但是不容易出彩,最后结果如何便天意。
而若是按照自己猜测的,朝廷有思变之心,那么这场会试主题应该差不多也是围绕这个主题。
这样一来,自己有优势,则结果可能会好上不少。
可也有一点,古人保守,尤其古代君主制与现代不同,对于百姓的治理,多是出于巩固皇权的目的,而非只是想国家民族强盛,却不在意皇帝个人利益。
那么有些变法可能就会影响到一部分士大夫和氏族的利益,或者影响到皇帝集权,这个分寸很难拿捏,如果不注意,那么就有非常大的可能直接被黜落。
何文静边吃便想,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把握住这个度呢如今的皇帝陛下又有多大的胸襟呢
吃过午饭,何文静还是决定按照自己想的来,毕竟这也算是自己的一个优势,不利用实在说不过去。
既然现在机会来了,那他无论如何要试试,如果这次不幸落榜,大不了三年后再来,到时再走稳妥路线即可。
因此这第二题,教农富民之法,何文静还是继续开脑洞。
古代农民可以干的事情实在不多,基本作用就是给国家产粮和兵力,这也是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原因,毕竟国家根基所在。
而封建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普遍提倡愚民,这是为了怕百姓太聪明后起来造反。
可是愚民了这么多朝,也没见哪个朝代真能千秋万世,说到底,既然百姓愚昧,那么既然他可以朝廷说什么他就信什么,那也可以别的什么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只要说到他心坎里。
因此这个政策可说既害人又不利己。
何文静的教民之策倒不是说要让朝廷普及民众基础教育,这个在古代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做不到的,而且他估计就算在位的皇帝再睿智,估计一时半会也接受不了。
所以他提出的教民之策与第一题类似,就是两个字,专攻。
他想起自己在店过的齐民要术。
微盘百度云全文免费严诗诗与太子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被大皇子耍手段强行娶了。不到一年,咳血而亡,死的那刻又梦见窝在昔日情人太子怀中,笑望满天繁星。 死后才知,正是太子一党策划杀的她,只为栽赃...
皇上,太子又跑了梁九功哭丧着脸向康熙说道,康熙无奈摸把脸,这,第几次了。5次了梁九功,什么时候,朕这把椅子对他们都没吸引力了要不,咱也跑一次康熙摸着胡子,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当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来袭,陆为民该如何重掌这人生际遇?从毕业分配失意到自信人生的崛起,诡谲起伏的人生,沉浮跌宕的官场,一步一个脚印,抓住每一个机会,大道无形,行者无疆,漫漫官道,唯有胸怀天地,志存高远,方能直抵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