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式应该不难理解。
正常情况下,我们获得区域之外的物资,主要是通过贸易方式购入。”
郭康说:“比如威尼斯人,他们本城的产出实际上不够养活自己,生活物资的获取,是通过商业来完成的。”
“但刚才我们也说了,游牧区域比其他各个区域贫瘠的多。
这里的人本来就缺乏物资,也没有什么值钱东西能去贸易。
农耕区也有自己的养殖业,牛羊和动物制品并不是必需品,但反过来,农耕区的农产品、工坊制品,对牧区却是不可取代的。”
“更加严重的是,无论是威尼斯共和国,还是月即别汗时代的金帐,都控制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线——漠北可完全没有这东西。”
“所以矛盾就在这里了。
其实这应该也不难理解:比如你迫切需要物资,但是没有钱,这个情况下,能怎么办呢?”
“那就只能不付钱了。”
脱欢表示。
“你看,根本难不倒他。”
郭康说。
“……”
朱氏兄妹两人一时沉默。
“总之,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无解的。”
郭康继续道:“这和什么时代、什么族群没有关系,也无关道德品质和宗教信仰。
在这个环境下,人们只能保持这种生活状态。
这就是我说的第一個问题,什么是游牧。”
“知道这个结论,我们也就可以确定后续的问题。
游牧民并不是一个固定族群,而是使用一种生活方式的人的总称。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周朝时,大家就在和北方游牧民打仗,但却好像永远打不完。”
“游牧区域和农耕区域,是没有明确边界的,我们的历史记录的大多是中原视角的故事,所以印象中永远是游牧民不断试图进入中原,但实际上,另一个方向可能更多。”
郭康指了指地图上,漠南、河套一带:“中原人实际上也在不断进入草原,而且规模比前者更大,时间也比前者更长。”
();() “还有这种说法?”
朱文奎提起了兴趣。
“《史记》说,匈奴的祖先,是夏朝的后代。
夏桀的妾生子淳维,被商朝人驱逐,逃到北方,之后渐渐形成了匈奴部族。”
郭康介绍道:“这个可能只是个捕风捉影的传说,或者匈奴人为了拉关系而编造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体现着一个从古时候起,就在不断发生的现象。”
“其实,还有个事情,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
他想了想,又举了个例子:“秦汉的时候,大月氏人最早是住在河西的。
据说当时,那里的人都是高鼻深目的胡人,更像现在波斯人的样貌。
但久而久之,大月氏之类的部落都被赶到西边去了,现在那里已经都是中原模样的人了。”
“草原上也是如此。
汉朝时的乌孙人,据记录说,长相是‘青眼赤须,状类弥猴’。
你想想,这是什么特征?”
“这不就是凯尔特人么?”
狄奥多拉颇为惊讶,忍不住也问道:“不过这个比喻……是真的不客气啊。”
“不要这么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