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上架感言上架讣告(第2页)

如若按照这个思路来选择,考汉语言文学自然顺理成章。

可咱的思路显然过于清奇了。

出于在大二时疯狂蹭汉文课的经验,以及当时一位汉文教授所言的“学汉文的不一定写的好小说”

,我个人得出了“学汉文更多的是做文学评论而不是文学创作,很容易失去创作时应有的灵性”

这样的结论,因此在明明已经有了很多前期准备的情况下放弃了汉文。

(关于这个结论,当时其实与那位教授聊了很久,再结合眼下国内文坛,科班出身的文学大家确实不多,个人最喜欢的仅有一个刘震云。

不选汉文选什么?

稍加思索后,咱把目标定到了历史学上。

一方面,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史能学好文一定差不到哪儿去,而且还能为后续写文积累很多素材;另一方面,咱个人历史学的还是不错的,中招考试时历史拿了满分,高考时历史估分在85左右(地理也不错,只有思想品德拉了胯),有着足够深厚的积淀。

如此一想,咱便锁定了某中部顶尖院校的中国史,开始了备考之旅。

花了一百多天的时间,把从小就拉胯,直到大四都没过四级的英语考到了英一将近70分,全线过了分数线,成功进入复试,然后……

然后复试时拉了大胯,不得不考虑调剂的事。

因为考的是313,第一志愿的院校等级又足够高,所以调剂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难,很快就找到了下家。

但是真正开始读研后,发现调剂前后两个专业的跨度实在太大,大得远超我的想象,而且院校也实在不如人意,各种杂乱的事务堆积在一起,越读心里面越赌,加上疫情那压抑的气氛,我很快就有些玉玉了,向学校申请了休学。

休学在家,越想越觉得当初不应该接受调剂,完全不如趁着心头还有股热气和郁气再考一次。

趁着这个想法,我去年年初,先是去亲戚家的机构打着杂学一直想学的编程(本想学Unity,奈何去打杂的亲戚家机构里学Unity的人太少,根本开不了课,思来想去便先学了Java),后半年看时间还有120天左右的时候,把还差2个月才学完的Java课程停下转去备考。

状态如何?很差,完全比不得第一年,实际有效的复习时间可能不足60天。

硬撑着复习了将近一百天,很快就到了12月。

2、临考前不复习看小说

最后一个月,肖四寄过来之前,实在太过于压抑,先是到B站看到了丁胖子金牌讲师整得大活,随后不知脑子怎么抽了把几年都没下载过的起点App下到了手机里。

因为我是个中度宅(中度不是重度),所以直接点开了轻小说分区。

扫了一遍排行榜,看到了很多攒劲的小说,越看心里面越悸动,以至于把复习的事都抛到了脑后,肖四只背了一遍就上场了(对比之下,我第一年把肖四背了10遍)。

今年肖老压中了很多题,而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浅淡的印象,简而言之……就是可能寄了。

考完试也懒得想那么多了,继续把那些攒劲的小说在几天里看完,趁着上头的劲儿以及一个小小的脑洞,便开了书。

考研25号结束,这本书是27号发出。

大伙应该能看出有多仓促了吧,哈哈哈哈……

从有构思到开书,或许没超过十天。

这便是本书的缘起。

(2)框架构思

虽然开书仓促,也对网文现状完全没有认识,更对类型文学不太感冒,但既然开了书,便不能那么随便。

我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思考,选择了一个较为稳妥的参考对象,即以莎翁的《哈姆雷特》闻名的“王子复仇记”

为骨,作为整本书的剧情框架。

为什么是“王子复仇记”

因为它太经典和稳妥了。

从古典时期算起,《荷马史诗》里的两个故事本质上都是“王子复仇记”

的框架。

后续到了印刷机时代,以其为蓝本的畅销书更是多如牛毛,且不论《堂吉诃德》讽刺的那些骑士小说,仅是《基督山恩仇录》便足以彰显其长青不衰的生命力。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