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四十一章 曾巩与吕公著 反对新法的皆是好人(第2页)

的审判结果与王安石相左,闹到了神宗皇帝处,神宗自然是坚持王安石的处理意见。

所以,最终蔡冠卿被补外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县)。

等到蔡冠卿将要离开饶州任后,“饶人思之,画其像于范文正祠,以配祀,并录冠卿诗一首”

,当然这是后话。

当该年秋天蔡冠卿要离任京师时,苏轼作为朋友自然要作诗送行,把蔡冠卿比作是节操不改的天骥般的人物。

比如,“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

,甚至还把蔡冠卿比作春秋时代被结草报恩的晋国将军魏颗。

坏就坏在苏轼诗中的某些诗句,后来的《乌台诗案》案发,这些都被当成是苏轼有据可查的所谓“铁证”

苏轼的另一位好友刘攽,知识渊博,文采斐然,在工作中“侔古循吏”

,身兼数职,处理问题时刚正不阿。

老刘起初与王安石还是好朋友,自从安石开始推行新法,在馆阁中任职的刘攽数度与安石谈论新法的不便与扰民。

刘攽还说,自古以来的皇甫镈、裴延龄那些“以苛刻剥下附上为功”

之流,和商鞅、张汤这样的酷吏、鹰犬,都鲜有好下场的,王安石听后大怒,后刘攽被除外任泰州。

苏轼给刘攽的送行诗中,有一句“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夸舌在齿牙牢”

,又被抓住了把柄。

说苏轼是用了《史记·张仪传》中张仪只要有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出外游说的典故,来讥讽朝廷新法不便,不容人直言。

诗中又用了晋朝张翰“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

,还有刘禹锡两度被贬的“桃花诗案”

,无情地讽刺和隐晦地批评了当今的朝政。

作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出身儒学世家,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学者。

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由于好友欧阳修的举荐,四十一岁的曾巩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先后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九年后,曾同志任职《宋英宗实录》检讨。

曾巩年轻时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

自从登了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

二十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

虽然曾巩与王安石有着这样一层关系,但当神宗向他询问安石之为人时,曾巩仍然据实告以“勇于有为,吝于改过”

,老曾说的都是实话,而不是朋比欺君。

吕公著,字晦叔,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人。

北宋中期官员、学者,太尉吕夷简第三子。

();()  此人的家世与曾巩有得一拼。

热门小说推荐
从庆国太子李承乾开始称尊

从庆国太子李承乾开始称尊

一朝之间,穿越成了庆国太子,为王之路,注定布满荆棘。所幸,金手指在身,欧皇附体,发发暴击,金色传说。李淳罡传承加身,一剑开天门令四顾剑为之拜服。招募令在手,无数历史名臣猛将纷纷来投。一路走来,他立钱庄,治水患,整军伍,收南诏,灭西胡,平东夷,征北齐。孤身入太极殿,百官拜服,庆帝亦只能退位让贤。而当他登基为王,统一天下,成为了天下共主之时,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在大秦卖火锅(美食 红包群)

我在大秦卖火锅(美食 红包群)

又名惊我把连锁火锅店开进了始皇宫里我有美食红包群火锅店经营人姜晩容刚走上扩店暴富之路,却一朝穿成被继妹和渣爹推出顶罪的同名小可怜。人在秦朝开局车裂罪名帮太后赵姬渣了始皇他爹姜...

八零娘亲是女配

八零娘亲是女配

迷迷糊糊穿越到了八零年,成了一本书里的恶毒女配,还多了个小萌娃。郁闷的是,这恶毒女配把男主给设计了,让男主娶了她也就算了,她的娃儿,竟不是男主的然后,男主金蝉脱壳成功,却让女配成了被村里人嘲讽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