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对李培恩的计划表示赞同,点头回应:“你说得对,我会通知各队队长调整工作强度,让难民有时间适应。
同时,我会尝试动员一些人去山中狩猎,即便收获不多,总比没有强。”
李培恩接着建议:“另外,我们依江而居,可以鼓励难民与渔村的渔民一起捕鱼,以改善伙食。”
两人商定后,方广着手通知工作队队长减负,而李培恩则找来一名锦衣卫,要求他次日一早前往松江县县城。
请驻扎在那里的陈晖帮忙寻找医生和购买草药。
安排完毕,李培恩感到筋疲力尽。
营地里全是粗犷的男子,无人服侍他清洁。
于是,他简单用冷水洗脸,便回到方广为他准备的帐篷里休息。
次日清晨,李培恩正沉浸在美梦中,却被一阵急促的鼓声惊醒。
他翻身起床,走出帐篷,现天已破晓,方广正在组织难民集合。
在一座新建的“指挥台”
上,全副武装的方广握刀而立,颇有将领风范。
从鼓声响起,到难民们在指挥台前列队完毕,李培恩估计不过五分钟,对此他相当满意。
集会完毕,要任务并非他事,而是遵从方广的指示,各小队队长核查己队人员是否全员出席。
这些规矩实际上是李培恩策划,由方广执行的。
只不过方广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微调。
比如队长点名这一环节,李培恩起初设想如现代军训般,各队依次报数。
然而难民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下,许多人连基本的计数都不擅长。
在一片混乱的尝试后,方广改为每队挑出一个识数的人负责点名。
久而久之,队长点名就成了规定流程。
幸运的是,每个小队方广只编配了十人,再多恐怕难以找到足够胜任的队长。
"
报告:劳动队一队,应到十人,实到十人,点名完毕!
"
"
报告:劳动队二队,应到九人,实到九人,点名完毕!
"
"
报告:劳动队三队,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