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玉米的地位,大约和棉花早期差不多,作为一种观赏植物。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玉米虽然能食用,但最开始引进时味道并不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可煠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状,米甘平。
玉米味道‘甘平’,从药物的角度来看,可能属于味道一般。
大部分东西,成为医药,原因只有一个,不好吃。
到清朝乾隆时期,开始有官员主动推广,玉米种植。
想必到那时,玉米已经在种花家本土,实现味道改良。”
嘉靖时期南京城的百姓,齐齐涌去城东番麦厂。
味道如何不管,能活人便是好。
朱元璋:“先前提过的玉米馒头。”
糊糊:“土豆最早的文献记载,则是在万历年间。
同样是在乾隆时期,开始大规模推广。
三大救荒作物的规模推广,带动了清代中后期中国人口的快增长。
同时从新大传来的番茄、辣椒、花生、南瓜……等等蔬菜,也不断丰富种花家人的餐桌。”
刘彻不屑道:“这个乾隆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几百年时间演化,全让他遇上了!
糊糊:“至于澳洲大,对国人餐桌贡献大约只有两种,夏威夷果和指橙。
一个冷知识,夏威夷果原产澳洲。
指橙目前没有受到大量推崇,味道或许不合种花家人口味。
至于澳洲另一大特产,袋鼠肉,名气太大,众所周知的难吃。”
朱棣点头,知道了,先去新大。
糊糊:“假设明朝中期,大力推广红薯土豆等作物,大明还会亡国吗?
答案是会。
明朝灭亡用四个字形容——积重难返。
内部党争不止,官员腐败、财政锐减,苛以重税,民怨沸腾……而且还倒霉的遇上小冰河期,气候变冷,旱灾鼠疫频。”
迷雾麋鹿迷了路:老朱若在明末,只能当乞丐了。
吃不饱的大可爱:朱元璋也救不回来,但他可以重新打一个江山。
独自飞翔:明末就一个原因,穷。
关键两个字——搞钱。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种时候崇祯该和雍正学学,抄家皇帝又如何。
名声算什么,跌了面子有里子。
张楠穿到刚看过的一个一本书里,男主男配各个都是顶级男神配置,可惜张楠穿的不是女主而是第一女配,关键是这部书不走寻常路,想想剧情,张楠觉得也许她需要提前给自己上柱香,这是药丸的节奏啊,渐渐的张楠总觉得...
从1981年算起,穿越到英国已经十年了。开始以为能利用重生优势先知先觉,三十岁以前实现财务自由。结果十一岁生日当天,脑海里叮的一声万界杂货铺已开启,请店主接受第一个任务。看来,一个全新的未来开始了...
三十年前,安欣患了一种怪病,她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成为了冷冻人,并且大胆的捐出了自己的六个卵宝宝。三十年后,她终于苏醒,还意外得到灵泉空间,安欣回家继承了祖业。就在她决定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时候,六个儿子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