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低语的功夫,众儒生已经叽叽喳喳论起时事了,顾乘风心想,当年诸子百家争鸣也该是这般光景。
说话的儒生虽多,依顾乘风看,有些真本事的只有两人,一个叫张必用,一个叫双阳。
张必用是邑州人氏,开了一间私塾,在邑州也算得上名士。
由于邑州紧挨着纪南,他又仰慕睿王,所以每月他必来纪南拜见睿王。
双阳投靠睿王已有三年,在睿王诸多门客中,以才思敏捷着称,谈吐铿锵,舌灿莲花,深得睿王器重。
可在叶长庚看来,双阳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叶长庚若非官居高位,顾乘风都要以为他如此评价双阳,纯粹是出于妒忌了。
“此人确有口舌之才,然而心术不正,再高的才气也是枉然啊。”
叶长庚凑在顾乘风耳边说,“本来睿亲王广邀天下儒生,是为江山社稷、人民福祉。
这个双阳却对当今圣上出言不逊,大忤逆之词已有多番。
那些话若叫好事之徒传出去,岂不污了睿亲王一世英名?若为人利用,大做文章,睿亲王恐招大祸啊。”
方才听双阳所言,虽言辞激烈了些,顾乘风倒未听出忤逆之词。
叶长庚这一提醒,他再联系张必用的话,竟也察出双阳言辞不妥了。
譬如说到外省民疾,张必用认为,“纪南城集主干之旺,断枝蔓之源。
国家大小事务全由皇城调度,却因为亲疏远近不同,失了公平尺度。
故纪南富,邑、辉二城次之,边区贫苦。
这是为臣之失,更是国制之憾。
臣子食君俸禄,当尽忠辅政,以立君身。
如今边区多逢天灾,怨声载道,圣名蒙尘,实乃佞祸。
地方官吏好大喜功,瞒隐民愿民情,是为欺君大罪。”
双阳听罢,却哈哈大笑,起身道:“君不立,臣不端;吏不治,民不安。
边区天灾,官吏瞒报固然有罪,然而一国之君不能明辨是非,轻信人言,这岂是为君之道?我听闻有个父亲,独断专裁,虐打成性。
还听闻他有个儿子,凡事惯于撒谎,只为免皮肉之苦。
为君为臣,比之为父为子,确有七分相似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鸠尤神剑请大家收藏:(91919191)鸠尤神剑更新度。
双阳才坐归原处,张必用便说:“既然君臣如父子,我倒有一问了。
为人子的,哪个能选择父亲?为人臣的,哪个又能选择君王?我倒以为,臣不端,则君不立;民不安,则吏不治。
既有恶父,为人子的更应仁厚诚实。
我竟不信,这天底下有如此混账的父亲,会把仁善之子害死的。
君臣之道,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双阳身旁有个儒生,叫杨沐白。
他生了一张瘦长脸,由于缺乏笑容,看上去有些木讷。
张必用话音未落,他忍不住起身,拿一种和缓轻柔的语气说:“读书人理应心怀天下。
但是你可知,纪南城中读书人是不敢公开议论国事的?若妄议圣上,更是死罪。
幸有贤德之士如睿亲王,纳我等为门客,论社稷大事,尽栋梁之才。
这是我南淮国之福。
听闻在西梁国,万民皆可品评国君,读书人各尽其能,实非我南淮国可比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要分个一二三。头名状元,第二榜眼,老三探花。第一整天被人惦记,第二整天惦记第一,林轩表示,第三挺好的,不仅逍遥,没事还能探探花。...
路人甲目露怜悯之色真可怜,年纪轻轻就得了白内障。我的视角有三百六十度路人乙神色惋惜真可惜,长得这么帅却眼神儿不好。我能看到一公里以外路人丙摇了摇头,扔下几块硬币离开了。...
后来,慕南栀总算明白,暗恋顾非寒和嫁给顾非寒之间的区别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二十岁那年,为了嫁他,慕南栀心甘情愿钻进圈套,不惜以孩子绑住他。心死绝望,到最后不肯离婚的却是他,慕南栀,我这辈子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