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给资本增值加上一个无敌的加器?答案就是资本家们都知道的开银行。
只有获得更低成本融资的优势,才能战胜市场、穿越周期、打败对手、快扩张。
试问天下资本家,谁不想开一家自己的银行呢?机会就在一系列布局后出现在了李星火面前,在季冰熊疯狂对赌,岛上股市风云激荡之时,一家港岛的老牌银行倒闭在了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刻。
在88年底,正在准备集团第一次年会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一家港岛银行因为巨亏和过去积累的不良贷款坏账过多,资不抵债,已经被港岛金融司接管好几年了,欠储户的存款一直没有办法还清,股东们也都基本上拿不出钱来,只能申请破产或者被收购了。
季冰熊得到了李星火的指导,直接拿着现金去和债权人和储户代表谈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这家停业好几年的恒隆银行全部的股份。
这家银行之所以这么惨,主要是倒霉。
恒隆行,创立于1965年4月1日,于1989年被叶氏集团收购。
1982年9月6日谢利源金铺倒闭一事,揭开了恒隆银行挤兑事件的序幕。
公元1867年,大清同治六年,赌城诞生了一家“谢利源金铺”
,到1982年的时候,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在香港也展得如火如荼。
大约在1972年前,港岛谢利源转型做黄金金融,推出“千足黄金积存计划”
,市民只要购买一钱重的实体黄金,就可以开一个买卖黄金的账户,按当日金价炒卖黄金。
根据估计,谢利源借此吸纳了逾2ooo万港元。
其风险是,如果金价飙升,户主要大量抛售的黄金的时候,谢利源就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怕什么来什么,1982年8月,国际金价每两急涨近15oo港元,因为资金周转不灵,仅一个月后的9月6日就宣布倒闭。
户主们当时懵了,谁也想不到百年老店会在一个月内说倒闭就倒闭。
第二天,市场盛传当时的恒隆银行和谢利源关系密切。
恒隆银行的存户顿时感到紧张,纷纷到恒隆银行的分行前排起长龙挤提,于是引了银行危机。
1982年9月7日,银行曾出现过度挤兑,新界的元朗、大埔、粉岭和上水各区的分行都出现挤提长龙,总行运送三、四千万现金到该等分行以应付需求,经各方澄清后,事件于第二日平息。
不过,在1983年9月,由于香港前途问题令港元出现危机,引恒隆银行再次生挤兑事件。
9月27日,立法局于当日傍晚6时18分,三读通过“一九八三恒隆银行(接收)条例草案”
,政府正式接管恒隆银行。
这一接管,就接管了这么多年,放出去的贷款66续续全部收回来,欠储户的钱也慢慢全部偿付结清。
可是殖民地政府怎么能长时间管理一家银行呢?必须要把花费3个亿港纸买下来的恒隆银行卖了,这也是一种政治需要,毕竟未来要走人,怎么能降低公共账户里的资产结余呢?必须卖资产。
恒隆银行原本在83年已经撑不下去。
由于恒隆银行当时已经“大到不能倒”
,港府不得不介入,动用外汇基金接管了恒隆银行。
港府接管以后,经过长达数年的整顿、经营,最后于1989年以6亿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了截胡的叶氏集团,反而净赚了3亿元。
叶氏集团有的是钱,买下这家已经可以正常运作的银行之后就转手卖给了自己的母公司共富控股,并将银行改名为共富银行。
这家银行虽然没有大6的银行牌照,没有获得在大6开网点的许可,但是在港岛可以往上走嘛,先把十几万小弟和集团雇员的工资卡转到这个共富银行,然后扩大业务,开始往季冰熊那里扩张,争取搞定关节,拿下外资银行在岛上开分行许可。
岛上的金融业基本上还是很达的,89年这个关键节点将全面实现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完全由各商业银行自己决定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买卖决定新宝币汇率。
所以李星火才决定高价拿下这个银行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