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大臣,太尉咨议参军刘简的儿子。
出任襄阳太守期间,善于治理百姓,在雍州政绩尤为突出。
蛮夷中先后叛乱、乖戾不接受朝廷治理的人,都一概顺从推服,都自觉到沔水-带居住。
从此百姓安居乐业,家庭生活富裕。
因此有了《襄阳乐歌》,所以这个曲调就是从刘道产那时开始的。
景平十三年,进号辅国将军。
十九年去世,追赠征虏将军,谥号襄侯。
刘道产恩泽遍及西部疆土,当他的灵柩运回时,众多蛮人都穿了丧服,号哭追送,一直送到沔口。
();() 有评论家称,苏轼这三首《襄阳古乐府》真能直闯太白堂奥,东坡而后,罕有其匹。
又说《上堵吟》云:“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此皆非有意学太白也,天才相近,故能偶然即似耳。
在襄阳府城南,苏轼父子游览了岘山,因西晋羊祜(蔡文姬的外甥,蔡邕是其姥爷)的仁德流芳后世,襄阳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羊祜生前喜欢游息之地岘山建庙立碑,原名为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简称羊公碑。
此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堕泪碑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
襄阳城西十余里,有万山,苏轼因故没去成,但在弟弟苏辙归来后的描述下也作了诗。
到了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隆中是诸葛亮十七岁至二十七岁期间躬耕读书的成才之地。
诸葛亮在隆中的十年中,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密切关注天下大事。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在政治上逐渐成熟。
频繁的社会交往,名士的垂青,又使他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公元207年,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亲自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住的草庐,敦请诸葛亮出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
到了隆中,自然是要纪念一下诸葛孔明的,当年杜甫诗赞曰:“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而苏轼此来,心中的感悟是:“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
不过,作为美食家的苏轼,到了襄阳这座历史名城自然也要顺便满足一下自己食欲的。
首先说说苏轼的吃鳊鱼诗。
这是岘山下汉水中出产的极肥美的一种细鳞缩项阔腹淡水鱼。
当地土人常以槎(船桨)断水,这种鳊鱼经常紧跟槎后随槎游动,因号槎头鳊。
在诗中,大文豪苏轼不出意外地抛开了鳊鱼的美味,而是像杜甫老先生那样回顾了襄阳人孟浩然的诗句: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
杜甫《解闷》诗曰: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苏轼吃过襄阳的鳊鱼后的感慨是: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
吾今又悲子,辍筋涕纵横。
总之是,文化人吃什么都能联想到历史人物,吃什么都能有不同凡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