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四十一章 曾巩与吕公著 反对新法的皆是好人(第2页)

的审判结果与王安石相左,闹到了神宗皇帝处,神宗自然是坚持王安石的处理意见。

所以,最终蔡冠卿被补外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县)。

等到蔡冠卿将要离开饶州任后,“饶人思之,画其像于范文正祠,以配祀,并录冠卿诗一首”

,当然这是后话。

当该年秋天蔡冠卿要离任京师时,苏轼作为朋友自然要作诗送行,把蔡冠卿比作是节操不改的天骥般的人物。

比如,“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

,甚至还把蔡冠卿比作春秋时代被结草报恩的晋国将军魏颗。

坏就坏在苏轼诗中的某些诗句,后来的《乌台诗案》案发,这些都被当成是苏轼有据可查的所谓“铁证”

苏轼的另一位好友刘攽,知识渊博,文采斐然,在工作中“侔古循吏”

,身兼数职,处理问题时刚正不阿。

老刘起初与王安石还是好朋友,自从安石开始推行新法,在馆阁中任职的刘攽数度与安石谈论新法的不便与扰民。

刘攽还说,自古以来的皇甫镈、裴延龄那些“以苛刻剥下附上为功”

之流,和商鞅、张汤这样的酷吏、鹰犬,都鲜有好下场的,王安石听后大怒,后刘攽被除外任泰州。

苏轼给刘攽的送行诗中,有一句“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夸舌在齿牙牢”

,又被抓住了把柄。

说苏轼是用了《史记·张仪传》中张仪只要有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出外游说的典故,来讥讽朝廷新法不便,不容人直言。

诗中又用了晋朝张翰“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

,还有刘禹锡两度被贬的“桃花诗案”

,无情地讽刺和隐晦地批评了当今的朝政。

作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出身儒学世家,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学者。

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由于好友欧阳修的举荐,四十一岁的曾巩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先后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九年后,曾同志任职《宋英宗实录》检讨。

曾巩年轻时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

自从登了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

二十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

虽然曾巩与王安石有着这样一层关系,但当神宗向他询问安石之为人时,曾巩仍然据实告以“勇于有为,吝于改过”

,老曾说的都是实话,而不是朋比欺君。

吕公著,字晦叔,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人。

北宋中期官员、学者,太尉吕夷简第三子。

();()  此人的家世与曾巩有得一拼。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